第1223章 镇远擎天(1 / 1)
当“惊澜级”舰队演习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所有人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牵引至港湾入口处那道更为庞大、更为沉雄的身影之上——刚刚完成下水仪式,正缓缓驶入深水区进行初步海试的“定远号”。
与线条流畅、强调速度与机动性的“惊澜级”相比,“镇远级”展现出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美学与力量感。它的舰体更加宽厚高耸,如同移动的钢铁山脉,仅仅是静泊于海面,便带来一种令人呼吸为之一窒的压迫感。吃水线以上,厚重的复合装甲带覆盖了关键部位,甲板布局更为复杂,前甲板与后甲板各矗立着一座如同小型堡垒般的基座,上面安装的已不再是“惊澜级”所用的重型钢弩,而是格物院呕心沥血之作——被命名为“雷公炮”的早期管射火炮原型。尽管炮管粗短,工艺尚显原始,但其代表的火力投射方式,已是划时代的革新。高耸的指挥塔楼、密布的观测窗以及更加粗壮的烟囱,无不昭示着其作为舰队中枢与海上堡垒的独特定位。
“启动,‘全速前进’!”随着海试指挥官通过初具雏形的传声筒系统下达指令,“定远号”庞大的身躯开始发出低沉而有力的震颤。两台经过进一步强化的大型蒸汽机同时输出澎湃动力,驱动着位于舰尾两侧、经过优化设计的巨大明轮以前所未有的强度疯狂翻搅海水,激起如同瀑布般的白色浪涌。其加速虽不及“惊澜级”那般迅猛,却带着一种无可阻挡的、碾碎一切障碍的沉稳气势,破开波浪,在海面上犁出一道深邃而漫长的航迹。航速仪表显示,其最高航速竟与“惊澜级”相差无几,这对于如此吨位的巨舰而言,堪称奇迹。
紧接着是火力展示环节。目标设定在更远的海域,那是一艘经过加固的废旧商船。随着炮位指挥官挥下红旗,前甲板的“雷公炮”炮口猛地喷吐出巨大的橘红色火焰与浓密的白烟,一声沉闷如惊雷的巨响轰然炸响,远超之前弩炮的声势,震得附近海面都泛起涟漪。一枚沉重的特制石弹呼啸着划破长空,带着凄厉的尖啸,以肉眼难以追踪的速度,狠狠地砸在靶船侧舷。伴随着令人牙酸的木材碎裂声,加固的船体如同纸糊般被轻易撕开一个巨大的窟窿,海水疯狂倒灌,靶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倾斜。
这一击之威,让观礼台上再次陷入死寂,唯有海风卷着硝烟的味道掠过。这已不仅仅是精准,而是纯粹的、暴烈无比的毁灭力量。
海试初步成功,“定远号”如同归巢的巨鲸,缓缓驶回为其特备的深水泊位。东方墨、青鸾与李恪等人回到元首府的战略室内,巨大的海图上,代表十艘“镇远级”战舰的模型已被郑重地摆放上去。
“十艘‘镇远’,是我华胥海权的定海神针,亦是悬于潜在敌手头顶的利剑。”李恪手持长杆,点向几个关键位置,“其中四艘,将分别驻守链州外海、琉求以北、爪哇海峡入口以及珍珠州以西。这些位置,皆是扼守我华胥核心利益区与重要航线的咽喉要道,足以应对任何方向可能出现的、成规模的海上威胁。”
他顿了顿,长杆移向更广阔的海域:“其余六艘,则不设固定驻地,编为两支强大的机动战略分队。一队向北,巡弋于东海至渤海海域,既可监控大唐沿海动向,亦可对倭国、新罗等地形成战略威慑。另一队向南,活动范围覆盖南洋直至天竺外海,保障‘破晓计划’探索航路的安全,并向那些尚在观望的岛国城邦,展示何谓不可抗拒之力。”
这意味着,“镇远级”的部署,构建起了一道远近结合、重点扼守与机动打击并存的立体防御与威慑网络。它们不仅是守护华胥本土的最后壁垒,更是支撑其海洋雄心、将影响力辐射至全球未知角落的坚强基石。
望着海图上那十枚象征着绝对力量的棋子,东方墨负手而立,目光深邃。这十座海上堡垒的建成,标志着华胥的国防力量已完成了从“区域优势”到“全球存在”可能性的关键一跃。未来的沧海之上,华胥的声音,将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