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千年一吻 > 第1281章 凤心警兆

第1281章 凤心警兆(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武媚书房

夜色深沉,将大明宫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下,唯有武媚的书房依旧灯火通明。熏炉中逸出的青烟笔直上升,直到一定高度才缓缓散开,如同此刻武媚试图理清却愈发纷乱的思绪。她屏退了所有宫人,只留自己独处在这权力的核心。

御案之上,摊开着数份奏疏,并非亟待处理的紧急公务,而是她特意命上官婉儿调来的、李贤监国以来批阅过的部分重要奏疏的副本。婉儿心思缜密,不仅调来了原件副本,还在某些关键批语旁,用极细的朱笔附上了简洁的注疏,点明太子批阅的思路与可能隐含的意图。

武媚的目光,首先落在了一份关于整顿河北道吏治的奏疏上。原奏者痛陈地方官吏因循苟且、效率低下,请求朝廷严加整饬。李贤的批语并非简单的“准奏”或“着吏部议处”,而是洋洋洒洒,先引《贞观政要》中太宗关于“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论述,继而详细分析了吏治腐败的几种成因,最后提出了“精择刺史县令、明定考课标准、畅通言路以察下情”三条具体建议,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她又拿起一份关于如何安抚新近归附的漠北部族的奏章。李贤的批阅更是引经据典,从汉朝对匈奴的“和亲”与“征伐”之利弊,谈到本朝太宗对突厥的成功经验,最后落脚于“恩威并施,以羁縻为主,然不可失华夷之辨,需以教化渐融其俗”,其视野之开阔,思虑之长远,远超寻常年轻皇子。

一份,又一份。武媚细细读着,越读,心越沉。这些批语,绝非临时起意,也非东宫属官代笔所能涵盖的精气神。它们背后,隐隐贯穿了一套清晰的政治理念:重实务、明法度、强调官吏能力与考核、主张稳健而富有远见的边疆策略……这套理念,与她自己凭借个人威望、北门学士智囊以及某些非常手段构建起来的权力运行模式,存在着微妙而本质的差异。他的思路,更倾向于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而非过度依赖于某个强权核心的统治体系。

烛火跳跃了一下,在她眼底投下晃动的阴影。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李弘。那个同样仁孝,却因试图庇护两位公主、触及她绝对权威而最终“病逝”的儿子。当时的李弘,更多是出于仁弱的本性,而眼前的李贤,他的“刚毅”与“主见”,是建立在扎实的学识、成熟的政治判断和一套自成体系的治国理念之上的!

一股强烈的、混合着被挑战的愠怒与更深层次恐惧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李弘之后,她绝不允许再出现一个不受掌控的东宫!一个羽翼渐丰、声望日隆、且有着自己独立政治思想的太子,对于权力巅峰的她而言,是比任何外敌都更可怕的威胁。

“弘儿之后,岂可再出一个不受控的东宫?”

此念一生,如同惊雷炸响在心间,将她最后一丝属于母亲的犹豫与温情彻底击碎。凤目之中,寒芒骤现,那光芒冰冷、锐利,带着毫不掩饰的警惕与决绝。她缓缓合上手中的奏疏副本,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书房内,只剩下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以及那弥漫在空气中、几乎令人窒息的权力计算的冰冷气息。武媚知道,她与太子李贤之间,已不再仅仅是政见分歧或母子隔阂,而是一场关乎最高权力归属的、你死我活的博弈。而这一次,她必须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