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朱元璋的徭役制度,乃狠狠的在开历史倒车!(2 / 2)
但特么他穿越的是洪武四年,元朝兵力多猛?那是横跨东亚啊!
红巾军干死它,那死了多少天下人,多少人的死才推着他朱元璋上了这个龙椅?
历朝历代,史学家公认洪武是除了近代外,开国最惨的一代华夏国家开局。
他叶言瞬间想起自己在乡间看到的那些面黄肌瘦却仍在努力求生的百姓,想起本体也去格物……听田地旁,老农谈起服徭役的儿子时那浑浊眼中的恐惧和无奈。
“我若为了一时之气,掀起战乱,我和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封建帝王,又有何区别?”
叶言是痛苦地闭上了眼。
但凡是洪武二十五年,他就干了,民生早就恢复了……这倒霉系统抓他来的时节,就是希望他和平改变这个世界的华夏国家,这是有意的。
所以,现在推翻朱元璋容易...也不容易?反正收拾烂摊子就太难了。
而且,谁能保证新建立的政权就一定能更好?
如果是爽文剧本,穿越到了元末,叶言就干了!
但现在,起义容易,可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他叶言一个人,真的能对抗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官僚体系和底层逻辑吗?
分身终究是假人,他可以借此控制自己那个国家的各处,让他的旨意一切都顺利进行……可终究相当于他一个人,一个人推动一个国家的改变,要多久后才能见效?
有的人就不明白战争容易,治国难,叶言这个人是在乎现实,在乎百姓,在乎事实的。
而且他也有私心啊……
叶言喜欢大明是喜欢那句‘不纳贡’的朱棣治国理论之言,不是喜欢封建时期。
他怎么样都想回到现代,现代的爸妈,现代的一切……
那个不比现在强?
怎么可能都不要了?
摧毁现在稳定的一切,硬生生的用一生去在这破古代建国、治国,一辈子在这里生活下去?
更关键的是,马皇后现在劝住了朱元璋,老朱不傻,必然还是能改变的。
“不能急……我还是不能急。”叶言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老朱这条路走不通,是因为他自身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但‘格物学’的种子已经种下,尤其是在朱标心里。”
他想到了朱标今日的表现,那位太子至少听进去了“探究根源”、“务实求效”的道理,并且尝试运用它来分析投献问题。
虽然最终在朱元璋的强权面前碰壁,但这颗种子已经发芽。
“朱标是未来的希望……至少比朱元璋希望更大。他更仁厚,更能听进劝谏,如果我能确保朱标顺利继位,并在他在执政前,就大力推进‘格物学’和相应的制度改革,也在他继位前架空老朱,用这个更稳定的政权制度来改变封建时期,朱元璋他终究……会死的。”
这才是野心!
叶言的立场一直很坚定,什么狗屁封建时期,什么为朱元璋改革……屁,他改的一切为的是天下人,天下人才是天下的主人。
一切改革顺利后,他特意问过系统,分身是可以在自己走后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也就是说,他叶言就算走了,大明未来也不可能姓朱,永远都是叶。
最大的可能,民主才是未来大明的主要调子,老朱这一脉皇帝最终说不准就是个名义上的玩意。
因此。
“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是推翻,而是‘教化’和‘等待’。完全教化朱标,教化那些可能被改变的官员和皇子,利用朱元璋去改革现在这苦哈哈的局面,改变他那些灭国级别的煞笔制度……”
老朱这个人有一点好,他不是那种朝令夕改的皇帝,如果洪武十年叶言就回现代了,老朱也只会在不出事的情况下,按部就班的治理天下……也就是说,在他这个时期,叶言改到什么程度,朱元璋都不会去动,他在原本历史上唯一一次朝令夕改,就是特么洪武太穷了。
他开局说不会加税,中后期这老东西却变了法子的加税于民……不过其他方面,他还真没有去改变,也算罕见的封建统治者了。
总之,如果这样下去,那么朱标上位后,一切也就按照叶言所想去变化了。
权力永远在他分身手中,未来皇帝不行,也就是分身在适当的时候,以最小代价,一口气轻易反他朱明而已……
叶言的目光恶重新变得坚定,将那股推翻一切的暴戾冲动深深压下。
这条改革的路很漫长,需要耐心极大,可对百姓而言,这条路可能是代价最小,对未来华夏最有利的一条路。
“投献这个盖子,既然已经揭开,就再也捂不住了。老朱你可以‘容后再议’,但朝野上下,人心已经浮动……”
他看向窗外,夕阳的余晖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上一片血色。
“朱元璋,你可以无视‘水能载舟’的大道理,但历史的车轮,终究不会因你一个人开倒车的意志而停止。咱们……就走着瞧吧。”
嗯,说实话,在徭役制度上硬生生开历史倒车,朱元璋是天下独一份啊。
嘛,真·神人!
老朱那头,最终也无话可说了。
他的妹子说的没毛病,所以这事……他再恼火,再想清算所有欺瞒者,尤其是天下百姓,他也绝不能去做。
但!
“哼,百姓针对不了?这群官吏,咱就让他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