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这逆孙到底要折腾到什么时候!(1 / 2)
其他几位尚书见到几位国公爷,现在就开始拍马屁,如同坠入云里梦里一般。
崇明水师指挥使都否认是他们的人了,那证明此次大捷可能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这三位国公脑子瓦特啦,竟然还敢恭贺陛下?
最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陛下非但没怒斥这三个拍马屁的老东西,竟然欣然接受了这份马屁!
茹瑺眼珠子转了好几转,他突然想到一件事。
前段时间制作新军旗之时,陛下曾经派人知会兵部,让其多制作两面崇明水师的军旗。
现在看三位国公公然拍马屁,陛下竟然还一脸的得意,莫非那多出来的两面军旗,给了玄武为那只?
茹瑺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以咱大明皇帝那膈应人的个性,最讨厌别人拍马屁了。
可唯独有一样马屁他扛不住,那就是早些年称赞太子贤明之类的马屁。
每次陛下听到众臣称赞太子,都会笑的合不拢嘴。
虽然嘴上总会谦虚的说几句,但脸上的得意却怎么都掩饰不住!
现在这几人看似在拍皇帝的马屁,实际上是在拍皇太孙的马屁!
皇太孙和皇太子只一字之差,而且皇帝、太子、太孙三位一体!
茹瑺想明白此处,也加入拍皇帝马屁的序列。
其他五位尚书,以及在场的五军都督都督见状,虽然心中疑惑,也赶紧跟上三位国公爷和兵部尚书的步伐。
甭管是不是大捷,先把马屁拍了就对了!
在敲定了登州大捷这事后,接下来就是朝廷派出御史,前往登州确认事情的真相。
在之后就是定夺此次大捷的功劳,然后论功行赏。
不过为了效率,这两件事往往同时进行。
朝廷派出御史的时候,就会给御史提前准备两份圣旨。
一份是嘉奖的旨意,一份是处罚的旨意。
一旦查知登州谎报战功,欺瞒朝廷和陛下,那御史有权将登州府上下官员一体擒拿,然后押解进京问罪!
虽然登州大捷所有斩获,不过一百多倭寇,远远比不上对蒙元之战。
但此役所取得的战略意义却非同一般,不仅大振国朝军心、民心,更是给国朝各地沿海卫所树立了一个榜样,打破了倭寇不可尽灭的神话!
……
登州前线。
秦牧带领三百刘家村乡勇,正在接受登州府全体官员的热情款待。
本来秦牧是不想留在此地的,他这次出海任务很重,既要要带领手下熟悉航线,又要让他们熟悉海上的水文条件,以及传授他们应对各种海上灾害的办法。
虽然秦牧早就将后世关于航海的书传授给刘远征,但他不亲自盯着点,心里总是放心不下。
因此,并不太愿意留在登州浪费时间。
然而,登州知府提出劳军,并且隐晦的跟他提及买倭寇人头之事。
这让秦牧大喜。
他本就是冒牌水师,带着倭寇人头也没啥用。
而且他船上的都是刘家村乡勇,乃是身家清白,正正经经的民户。
就算有了倭寇的人头,也没人给他们算军功。
既然登州知府想要花钱购买,那秦牧当然乐意之至。
这样一来,自己半条船钱岂不是就回来了?
最后经过数论协商,登州知府以及登州卫共计筹措七千两白银,从秦牧手中购得七十颗人头。
其实秦牧想将剩下的五十多颗倭寇脑袋,也全打包卖给登州知府的。
然而,当他把这个要求一说,登州知府和指挥使田野,感动的当场就给他跪下了,还赌咒发誓的说要是再敢得寸进尺,就是老天爷也容不下他们……
这把秦牧给郁闷的,他还不敢说自己是冒牌的崇明水师,只能领受这五十多颗人头的军功!
然而,这军功算谁的呀!
崇明水师,还是他玄武卫,亦或者是刘家村?
总之,这是一笔糊涂账。
秦牧等人在登州呆了一天,赶在御史到来之前就提前跑路了。
这让登州上下对这只打着“崇明水师”军旗的官兵充满了敬仰之情。
进如疾风,退如山岳!
胜不居功以自傲,归如蛟龙入烟波!
这就是咱大明的崇明水师!
真正的王师风范!
于是乎,登州知府会同登州上下文武官员,在御史到来之前又给朝廷发出一份为崇明水师请功的折子。
等到御史到来,宣读了朝廷的旨意时,登州卫上下文武官员感念陛下和朝廷的恩德,再次给朝廷上了一份为崇明水师请功的奏折。
就这样,啥也没干的崇明水师,霎时间成为大明的模范水师,英雄水师!
可怜的崇明水师指挥使,在遇到各级同僚向他道喜道贺之时,两眼大写的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