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商议变革(3)(1 / 2)
秦朝是华夏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嬴政在制定各项制度的时候,没有任何前车可以借鉴,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历史已经证明了,他做的所有决定几乎都是正确的,但细节方面,总归还是存在一定的疏漏,如今要全面变革,涉及范围也十分广泛,可不仅仅只有军政方面。
“朕决定废除徭役,以后若有需要民力兴建的工程,朝廷一律公开招募黔首做工,每日结算工钱,也可为黔首增添一些收入,同时暂停皇陵的修建,所有服役之人全部发回原籍,一应罪犯则发配修筑驰道与运河。”
谈及民生方面的改革,嬴政先说了自己的想法,虽然秦朝的徭役是有工钱的,但总归不自由,必须要服从朝廷的调度,改为招募制后,黔首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参与招工,此举对朝廷的影响并不大,于黔首却是实打实的仁政,应该更有利于他收拢民心,至于皇陵,他以后能不能用上都两说,何必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父皇你太棒了。”
秦鸢再次竖起大拇指,她是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取消徭役,要知道,徭役制度可是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历史的,足见这项制度对上位者来说有多好用。
“别闹。”
没好气的横她一眼,嬴政唇角微勾,片刻后又深深叹道:“目前只能做这么多了,待日后大秦愈发强盛,再适时的调整其他的制度。”
他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但目前还不行,只能一步步慢慢来了。
“其实父皇,你有没有想过鼓励商业发展?”
稍作沉默后,秦鸢试探性的问道,她知道,秦朝一直都在压制商业的发展,不,正确的说,所有朝代都重农抑商,包括商业相对繁荣的唐宋时期,可如果不发展商业,又如何活跃经济?百姓永远都不可能富裕起来。
“鼓励发展商业?”
不出意外,嬴政下意识的蹙眉,明显是不喜。
可秦鸢既然都已经说了,就没打算退缩,迎着他明显不赞同的视线点头道:“对,鼓励发展商业!只有商业发展起来了,经济才会活跃,百姓也才能过上好日子,在我看来,士农工商不应该只是划分尊卑等级的排序,而应齐头并进,各展其长。”
“可商人逐利,一切以利益为重,对国家毫无忠诚可言,况且经商获利远快于耕作,若朝廷放开禁制,黔首又如何甘心继续老老实实的耕种?”
嬴政还是不太赞同,于公于私,他对商人都没多大好感,当然,也并非所有商人都逐利,巴清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商人,但那只是极少数,他不能用大秦的根基去赌少数商人的忠心。
“逐利就逐利呗,朝廷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律法遏制他们不是?咱们可不能因噎废食。”
秦鸢微微一笑,完全没将商人重利的事情放在心上,完事儿又继续说道:“至于无人耕种的问题,父皇你想太多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经商的,就像是有人天生便是读书的料,有的人心灵手巧,擅长制作各类精巧物件,有的人则很会种地一样,经商也需要天赋,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虽然刚开始可能的确会引发一些骚动,那些不甘于现状的百姓,会暂时放弃种地,选择经商致富,但等他们尝试后,便会明白其中的弯弯道道,能够适应的人,自然就是经商之才,不能适应的人,渐渐也会放弃,重新回归农耕之本。
“此事容朕考虑考虑。”
嬴政依然没有松口,虽然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可长久以来的偏见也不是那么容易根除的,鼓励商业发展,从来不在他的计划之中。
“父皇,我给你讲讲新华夏的事情吧。”
见状,秦鸢微微一笑,不等他回应便继续说道:“新华夏刚建立的时候,百废待兴,国家也尝试过很多政策,刚开始同样选择了抑制商业发展,而且力度十分强,百姓自己家里产出的鸡蛋什么的,也不能公然拿到外面去换钱,凡是私下从商的人,统统都会从严处理,百姓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直到后来国家放开了经济管控,短短二三十年,整个华夏都腾飞了,百姓只要不懒惰,吃饱穿暖绝对不是问题,甚至家家户户都有余钱,没事还能到处去旅游,增长见识的同时也丰富了精神世界。”
华夏就是现成的例子,商业的发展,经济的活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当然,她也不要求大秦必须跟华夏一样,那肯定是不现实的,毕竟中间可有两千多年的差距呢,即便有她帮忙也不可能,但至少,她希望大秦能一步步变得更好。
“当真?”
短短二三十年就彻底脱贫致富?
饶是嬴政,也不得不震惊,商业的发展,当真如此重要?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