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议和,问我燕军答不答应(1 / 2)
正当张承业在这间休息室心烦意乱的时候,窗外突然传来了动静。
他立马警觉起来,握紧佩剑,低声问道:“是谁在外面?”
平日里只要自己吩咐过,他的手下是不敢会轻易靠近他的休息室的,所以窗外肯定是陌生人。
“张将军不要惊慌,你的一位故人让我来送封信。”时迁轻声说道。
紧接着,他就把一封书信连着一样物件从窗缝塞了进来。
张承业心中虽然惊疑,但还是拿起信件和玉佩,借着昏暗的灯光看了起来。
看到信物,他浑身大震。
这玉佩他再熟悉不过,正是当年送给挚友梁坤幼女红玉的把玩之物!
他急忙拆开信件,快速读了起来。
看完梁红玉的那封书信,他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绪。
梁红玉的信中说方天靖勤王大军提出“抗金虏、卫社稷”的口号,让他感同身受。
梁红玉还劝他弃暗投明、顺应大势,更是让他内心剧烈挣扎。
想起昔日与梁坤把酒言欢、畅谈报国理想的岁月,再看如今自己竟然助纣为虐,阻拦真正的勤王之师,一股羞愧涌上心头。
他不再犹豫!
与其在此为虎作伥,不如挺身而出,拨乱反正!
张承业让时迁进来稍等自己片刻。
他迅速写下回信,表明心迹,并约定明日凌晨寅时三刻,他将亲自打开东门,迎勤王大军入城。
他将回信交给时迁,“请转告红玉侄女和方元帅,张某明日必不负约!城头以三盏红灯为号!”
时迁带着回信,悄无声息地离去。
很快,他就顺利返回大营,将张承业的回信呈给了方天靖。
方天靖看完后,直接拍案而起:“好!真是天助我军!”
虽然得到了张承业这个内应的承诺,但兵不厌诈,方天靖也不敢掉以轻心。
他立刻升帐点将,周密部署,既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也要防备可能的陷阱。
“关胜、呼延灼听令!”
“末将在!”二将慨然出列。
“命你二人率领五千精锐轻骑,人衔枚,马裹蹄,悄然潜至东门外埋伏。一旦城门开启,确认无误后,立刻全速冲锋,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并控制东门及瓮城,确保通道畅通!此为第一要务!”
“得令!”关胜、呼延灼目光中充满战意。
“邓元觉、石宝听令!”
“末将在!”两位猛将声如洪钟。
“命你二人率领两万步军,紧随骑兵之后。待关胜、呼延灼占据城门,立即杀入城中,向两翼展开,扩大战果,清剿东门附近守军,接应大军入城!”
“遵命!”
“武松、山士奇听令!你等各率本部兵马,分别佯攻南门和西门。”
“是!”
“朱武,你组织人手准备劝降文书,一旦我军入城,立刻四处散发,动摇敌军军心。”
“末将领命。”
“时迁兄弟,你再辛苦一遭,带几个机灵的好手,暗中监视东门情况,若有异动,立刻回报。”
“包在我身上!”
命令一道道下达,整个军营如同精密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战士们虽然不解为何白日猛攻后又停止,但对方天靖军令那是绝对服从,都开始默默检查兵器甲胄,做好战斗准备。
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紧张与肃杀。
凌晨,寅时初。
江宁城头灯火零星,守军经过连日的疲扰,大多蜷缩在垛口后打盹,只有巡逻队偶尔走过的脚步声,打破寂静。
此时的东门城楼之上,张承业早已身披铠甲,做好了准备。
他的目光扫过城外灯火通明的勤王大军军营,内心既紧张又坚定。
最后确认亲信已经控制了东门的几处关键位置,他才对身边一名心腹低身交待。
“时候差不多了,挂信号。”
很快,三盏红色的灯笼被挂上城楼,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城外方天靖安排的人手看到信号后,立刻去禀报:“元帅,城头出现三盏红灯!”
方天靖微微点头,下达攻城命令。
关胜、呼延灼看到令旗信号,立刻翻身上马,“全军准备!”
五千轻骑目光死死盯着那扇厚重的城门。
寅时三刻刚到!
东门城楼上,张承业深吸一口气,拔出腰间佩剑,对身边心腹部下喝道:“打开城门,迎勤王大军入城!”
沉重的门闩被合力抬起,东门被缓缓从内部打开!
“冲锋!”
关胜青龙偃月刀向前一指,声如惊雷!
“杀——!”
呼延灼挥舞双鞭,一马当先!
五千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洞开的东门!
铁蹄敲击着地面,发出闷雷般的巨响,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城头一些被惊醒的禁军茫然不知所措,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张承业及其亲信控制住不少。
关胜、呼延灼带兵冲入城门,很快就控制了门洞和瓮城。
骑兵迅速沿登城马道冲上城墙,将城头的禁军分割成数块。
整个过程顺利得出乎意料。
张承业见到呼啸入城的骑兵,非但没有抵抗,反而主动指引方向,协助清剿那些试图反抗的刘延庆嫡系禁军。
邓元觉、石宝见前方得手,立刻率领步军大吼着发起了冲锋:“兄弟们!杀进去啊!”
“降者不杀!弃暗投明!”巨大的声浪在江宁城内响起。
与此同时,朱武组织的宣传队也开始将大量的劝降文书射向城内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