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都是硬塞女人的!(1 / 2)
方天靖的三策,可谓是环环相扣,对收拾当下的残局针对性极强。
殿中沉寂片刻,随即在陈过庭、赵野、宇文虚中、种师中等人的带领下响起一片附议之声。
“臣等附议!”
……
太子赵谌什么都不懂,朱皇后在珠帘后准了这一奏请。
诏书迅速拟成,加盖了玉玺,以最快的速度传檄天下各地。
“靖难”朝廷的机器在镇北王方天靖的安排下,开始高速运转。
蔡京的复出果然起到了稳定朝堂的作用,许多观望的旧臣开始向方天靖靠拢。
赵野、宇文虚中、陈过庭等人都是能力出众的相公,政务处理得也是井井有条。
方天靖的圣公父亲方腊在得到朝廷的正式册封后,也第一时间答应招安,钱粮物资开始通过运河源源不断输往东京。
而赵构方面,在得知东京迅速扶立新帝并改元后,意识到战略上的被动。
他原本指望凭借太上皇和各地“勤王”大军,能迫使方天靖妥协,没想到对方反应如此迅速果断,反而在法统上更占了优势。
毕竟赵谌是钦宗皇帝的太子,又有皇后懿旨,且是在东京登基。他的地位合法性毋庸置疑。
接下来,燕军各部也开始频繁调动,京东东路、河北东路的兵马做出了向南压迫的迹象,而江南方腊的部队也开始沿江布防。
“太上皇,官家,东京伪朝已抢得先手,我方困守应天,若等其整合完毕,三面合围,形势太危险了!”老将宗泽忧心忡忡的说到。
黄潜善、汪伯彦以及陪在太上皇身边的张邦昌、耿南仲等人也主张避其锋芒。
“官家,伪朝挟持幼主,方逆兵锋正盛,不可硬撼。不如暂避南下,荆湖、蜀中,皆可为基业。待稳固后防,再图北伐不迟!”
赵佶虽然希望儿子赵构能夺回权力,但更惧怕战争,尤其在见识过金兵和燕军的厉害后,他也倾向于南下。
赵构也在权衡利弊。
他手中兵力虽号称十万,但良莠不齐,真正能战的核心不过数万,面对燕军,确实没有胜算。
“传朕旨意!”
赵构终于下定决心,“移驾南巡,驻守江陵府!令各路兵马梯次南撤,再图恢复!”
建炎元年春,赵构的“行在”再次南迁,一直退到江陵府。
他的控制区也随之收缩,重点经营京西南路、荆湖北路及淮南西路以及蜀中、两广诸路。
这个消息传回东京,方天靖并没有感到意外。
“赵构避战南逃,其志可知,不足为虑。”
方天靖对众将道,“眼下心腹之患,仍在北面金虏。他们绝不会坐视我们整合内部。我们必须抢在金人再次大举南下之前,稳定内部,巩固防线,并争取时间训练新军。”
他看向诸将领:“整军!备战!目标,先定河北,再图天下!”
金人北撤,赵构南逃,看似危局暂解,然而暗涌依旧在皇城根下流动。
尤其是那些留在东京的赵氏宗亲,昔日天潢贵胄,如今却如履薄冰,日夜忧惧。
他们深知,龙椅上那位十岁的小皇帝,不过是镇北王方天靖掌中的傀儡,赵宋天下的气运,已然系于这位崛起于草莽的强人之手。
这一日,以蔡京为首,几位在东京城内有头有脸的宗室耆老及旧臣,秘密齐聚于蔡京府邸的密室内。
蔡京缓缓开口,“如今之势,已非往日。镇北王方天靖,内有强军,外有方腊呼应,大势已成。应天府的太上皇和伪帝,根本不是镇北王的对手,与其被动等候发落,不如主动求存。”
蔡京这是在不遗余力的在帮方天靖稳固东京各方势力。
朝堂很多都是他的门生故吏,安抚起来还算容易,但是赵宋宗亲却有点难度。
燕王赵俣颤声问道:“蔡相之意是?”
“联姻。”
蔡京吐出两个字,目光扫过众人,“以婚姻为纽带,将赵氏与镇北王捆绑在一起。”
室内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
将金枝玉叶的帝姬下嫁给出身草莽的武夫,这对于极度看重门第的赵宋宗室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耻辱。
然而,形势比人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听闻镇北王于女色之上,颇有雅量?”
越王赵偲试探着问道,话语中带着难以启齿的意味。
他们早已打探过方天靖的底细,知其对女色那是来者不拒,甚至麾下将领常有进献美人之举。
蔡京微微颔首,“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老夫提议,请茂德帝姬与顺德帝姬,一起下嫁镇北王。”
茂德帝姬赵福金,乃是太上皇赵佶最为宠爱的女儿之一,容颜绝世,曾有“大宋第一美人”之称。
她本是蔡京之子蔡鞗之妻,但蔡鞗已于此前乱兵中丧生,如今茂德帝姬正在守寡。
顺德帝姬赵缨络,则年方十七,待字闺中,同样是貌美如花。
提出赵福金,蔡京自有私心,既是为了缓和与方天靖可能因之前立场而产生的隔阂,也是想借此重新建立蔡家与权力核心的联系,他觉得只靠自己女儿还不够保险。
搭上一个未嫁的顺德帝姬,则是为了增加筹码,显示宗室的“诚意”。
在生存面前,尊严显得如此苍白。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密议,宗室们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共识。
第二天,由蔡京和几位宗室出面,正式向垂帘听政的朱太后和年幼的靖难帝赵谌提出了此事。
朱太后本是一介女流,如今全靠方天靖支持才能安坐帘后,岂有不应之理?小皇帝更是懵懂无知。
于是,一道赐婚的懿旨便从宫中传出,言及为酬镇北王擎天保驾之功,特赐婚于茂德、顺德二位帝姬,以示皇家恩宠,永结同心。
消息传出,朝野表面上自然是恭贺之声,但私底下,多少旧宋遗老暗自垂泪,感慨江山易主,帝女蒙尘。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蔡京和宗室们的预料。
卢俊义、关胜、呼延灼等一班最早追随方天靖的梁山老兄弟,得知此事后,聚在一起商议。
“元帅如今操心的事这么多,王妃也不在,身边岂能没有贴心人伺候?”
卢俊义愤然说道,“蔡京那老儿献上两个帝姬,打的什么主意,咱们心里清楚。但咱们兄弟,也得表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