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 > 第142章

第142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提出的“军事改制”,

核心在于军户制度。

至于其他,

正如那句话所说:

中华数千年文明历史中,废除军户制后,大明的文武官员自会摸索出更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

朱雄英所持的一些“现代思维”,只能作为引导。

在他看来,

老爷子当初设立军户制的原因很简单:

大明缺钱缺粮。

因此才想出这个“法子”。

然而要知道,

后世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党争不断、贪腐盛行,豪强士族联合兼并土地,导致百姓无地可耕,最终揭竿而起;

其二,宗室人口过度膨胀,后期供养数十万皇族,耗费大量国库钱财,且人数难以核实;

其三,军户制度后期腐败,形成数支“私军”,视边军为己物,养虎为患,坐视建州势力壮大,最终反噬朝廷。

皇权衰落,不得百官拥护、失去民心、武将亦不忠诚。

即便有几位愿意“力挽狂澜”的杰出人物,也很快被时代淹没。

而现在,

财政三策虽不能保证永远有效,

但已较大程度限制了官员与士绅的势力。

宗室无限供养的问题,也被老爷子一举解决。

剩下的最后一点,

就是军户制。

这一制度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大明财力不足,以及运输困难。

铁岭卫内迁即是前兆!

那就一步步来。

辽东之地,绝不能放弃。

可如今的大明却认为那里贫瘠,不值得投入。

好!

当整个大明亲眼见证黑土地的“肥沃”力量时,

他们才会真正明白,

全国所有已开垦的农田,

甚至比不上这片黑土地的自然肥力!

这是真正的宝地!

……

“咔咔——”

此刻,石门缓缓打开。

老爷子身后,不少大臣已经迫不及待地向里张望。

每次来到钟山,

都像探宝一样,

令人充满好奇。

“嘶……怎么有点冷啊?”

突然,蓝玉说话了。

环顾四周,只见许多大臣都冷得缩起了身子。

“门一开,就有一股寒气冲过来!”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陛下,这里和之前几个地方都不同,恐怕有危险。”

一位大臣小心提醒。

但话还没说完,就被皇上挥手打断。

皇上率先迈步走了进去。

“前几次都没事,现在有什么好怕的?”

见皇上进去,众人也纷纷跟上。

没过多久,大家就察觉到这里的不同。

洞内幽深昏暗,不像之前那些石洞,反而像一条长长的通道。

远处尽头透出一点光亮。

可是,实在太冷了。

许多官员冷得蜷起身子,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天雪地。

“奇怪!”

“太奇怪了!”

“怎么会这么冷?”

“皇爷爷,这里真的不对劲,您说的那种能让辽东变成千里沃土的东西,真的存在吗?”

终于,朱允炆忍不住开口。

他想赶紧离开。

但皇上像是没听见,仍然一步步向前走。

朱允炆只好咬紧牙,继续跟在后面。

众人终于穿过通道,来到一片开阔之地。

刚进来时,光线刺眼,连皇上也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等眼睛适应后,才看清周围景象。

“这是……山谷?”

抬头是蓝天,四周约有数十亩地,土壤是黑褐色的。

有些地方盖着像是白色帐篷的长方体建筑。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周围长满了一片片的稻谷。

“陛下,您快看!”

蓝玉忽然指着地面惊呼:

“这土色,跟我当年在北境追北元残部时见到的一模一样!”

“黑黝黝的,本来不像能种粮食。”

“可这里怎么全长满了稻谷?”

蓝玉蹲下去摸了摸土,更加确定:

“真的完全一样!”

“难道是把那地方整个搬过来了?”

“老四!”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皇上立刻看向朱棣。

朱棣马上回答:

“是,父皇。这里的环境确实和辽东极为相似。”

“很像?”

“不,应该说是一模一样!”

皇上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来。

他伸手指向四周——其实不用他指,百官早已看到那成片的稻谷。

虽然周围还是那么冷,外面明明是七月,这里却像天然冰窖。

但最关键的是:在这冰冷的环境里,稻谷竟然长得一片繁茂!

詹徽、傅友德等人全都愣住了。

连朱允炆也察觉到这地方的不寻常。

皇上已经忍不住大笑起来:

“各位爱卿,你们都看见了吧?”

“眼前这一切,不是做梦吧?”

“这么冷的地方,稻谷还能长得这么好……”

“这说明什么?”

“咱大孙没骗咱吧?”

皇上笑声洪亮,群臣却一个个目瞪口呆。

“怎么可能……这么冷的地方,稻谷怎么能长出来?”

“而且每株都穗粒饱满,简直是上等良品!”

户部的官员早已忍不住,弯腰拾起稻穗仔细查看。

他仔细端详着掌心的谷物。

越是细看,越是吃惊。

最终忍不住震惊。

“这怎么可能?南方水土温润,气候暖和,稻谷才能生长!”

“稻谷最要紧的就是水源和天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