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车间电力供应尝试(2 / 2)
这次,王大山让一名徒弟按住柴油机的减压阀,自己则使劲摇动摇把。“噗——突突突——”柴油机终于成功启动了,发出了低沉的轰鸣声,排气管冒出了淡淡的黑烟。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接下来是柴油机和发电机的连接。徐小眼加工的传动轴虽然尺寸合适,但安装时却发现,柴油机的输出轴和发电机的输入轴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导致传动轴无法正常连接。“这可怎么办?”徐小眼有些着急。
吴天浩仔细观察了一下,说道:“可以在固定支架上做一个调整装置,通过调节发电机的位置,让两根轴对齐。”徐小眼立刻按照吴天浩的建议,对固定支架进行了修改,在支架上加装了调节螺栓。经过反复调整,终于将柴油机和发电机的轴对齐,传动轴顺利安装到位。
发电机启动后,吴天浩用万用表测量了一下输出电压,说道:“电压稳定在24伏,符合直流电机的供电要求。接下来就是布置电线,给机床安装供电接口了。”
工人们按照吴天浩的图纸,在车间里架设了电线,为两台车床安装了供电接口和开关。一切准备就绪后,所有人都围了过来,紧张地等待着测试结果。
“老王,慢慢加大柴油机的油门,让发电机转速稳定在额定值。”吴天浩喊道。王大山点了点头,缓缓转动柴油机的油门手柄,发电机的转速逐渐加快,发出了“嗡嗡”的响声。
“合闸!”吴天浩一声令下,负责合闸的工人将开关推了上去。只见其中一台车床的电机瞬间转动起来,转速均匀,比人力驱动时快了不少。“成功了!成功了!”工人们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
李铮走上前,示意工人启动车床进行加工测试。一名技工将一块钢材固定在卡盘上,启动车床,刀具稳稳地切入钢材,铁屑均匀地飞溅出来。“转速稳定,加工精度也比人力驱动时高!”徐小眼仔细观察着加工过程,兴奋地说道。
随后,他们又测试了第二台车床,同样顺利启动,运行稳定。但当他们尝试启动第三台车床时,问题出现了——发电机的输出电流瞬间增大,电压急剧下降,柴油机也发出了吃力的轰鸣声,转速明显变慢。
“不行,这台柴油机的功率太小,只能带动两台机床。”吴天浩立刻让工人关掉了第三台车床的开关,“5马力的柴油机,扣除发电机的损耗,实际能输出的功率有限,带动两台机床已经是极限了。”
虽然没能带动更多的机床,但能成功实现电力驱动,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李铮看着两台平稳运行的电力机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能带动两台就很好了!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最重要的是,咱们积累了电力化生产的经验,为后续扩大电力供应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几天,这两台电力机床成了车间里的“香饽饽”,工人们都争着要用。之前靠人力驱动时,加工一个烟雾弹外壳需要半个多小时,现在用电动机驱动,不到二十分钟就能完成,效率提升了近一倍。而且工人只需操控刀具和进给量,再也不用使劲摇动摇把,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还是电力机床好用啊!之前摇一天摇把,胳膊都抬不起来,现在轻松多了,还能加工出更精密的零件。”一名老技工一边操作着电力机床,一边感慨道。
李铮看着车间里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只是车间电力化的第一步,未来他们还可以缴获更大功率的柴油机和发电机,或者自己研发生产,让更多的机床用上电力,甚至实现整个车间的电力化生产。
夕阳西下,车间里的灯光亮起,两台电力机床依旧在平稳运行,发出均匀的“嗡嗡”声。这声音不仅是机械运转的声音,更是军工车间技术进步的脚步声,是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声。李铮相信,只要他们坚持技术创新,不断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就一定能生产出更多更精良的武器装备,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更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