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唯有躬身实践,方能真正成长。
这...
孙策喉头哽咽不能言。
因年岁相仿,他虽尊秦鸣为师,更多是视作兄长楷模。
孜孜以求只为获得认可。
然当真听到这句肯定时,却百感交集。
欣喜全无,唯余酸楚。
独当一面意味着再无人遮风挡雨。
此刻回想方觉,纵使他尽心竭力,却始终被护在羽翼之下。
诸事皆由秦鸣筹谋担当。
倾囊相授却从不索求。
此刻亦然,推他向前只为助他成长。
先生...
孙策嗓音已显哽咽。
秦鸣见状笑斥:
傻小子胡思乱想什么!
**“又不是永别,有事随时可以来找我!”
“你再有能力,现在不还是归我管?”
“你能逃到哪去?”
“有个任务要交给你,由你负责执行!”
……
“我只要结果!”
“任务?”
孙策立刻收起悲伤,急切问道:
“先生有什么安排?”
秦鸣道:
“派人盯住一个人,名叫曹嵩,是曹操的父亲,现居琅邪郡高阳县。”
“监视曹操的父亲?”
孙策闻言,瞳孔一缩:
“先生难道是想……”
经历诸多变故后,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单纯的少年。听到这个命令,一反应便是秦鸣要对曹嵩下手。
“错了。”
秦鸣摇头:
“不是让你动手,而是要掌握他何时离开徐州投奔曹操。”
“一旦他动身,立刻通知我。”
“若途中发生意外,必须查清缘由;若无意外,你方可行动。”
“总之,务必让曹操认定是陶谦所为,与我方无关。”
“先生这是何意?”
孙策困惑道:
“这不是逼曹操攻打徐州吗?他若出兵,我们该如何应对?”
“他若出兵,我们便出兵。”
秦鸣轻笑:
“他进一步,我们跟一步,绝不容他攻破任何城池。”
“可先生,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孙策愈发不解。
按秦鸣的意思,是要挑起曹操与陶谦的仇恨。然而陶谦是盟友,曹操一旦出兵,他们就得介入。可若他们先行动,反而可能直接与曹操交锋。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攻打曹操?
面对孙策的疑问,秦鸣笑道:
“这问题,算作你出师的一个考验。”
“集情报,自行思考我们为何要这么做。”
“至于如何搜集,我不干涉。”
无论如何,这事你务必办妥,便是大功一桩!
倘若办砸了,就继续做你的亲卫!
学生明白!
孙策急忙抱拳应下,接过了这项任务。这是他追随秦鸣以来,首次接手完全自主掌控的任务,令他倍感挑战。
见状,秦鸣这才继续向刺史府走去。之所以交予孙策处理,一是分身乏术,二是为磨砺孙策,三则要助他逐步建立威名。经过这一年多的历练,孙策早已脱胎换骨,不仅性情稳重,更在军政两途皆有精进。如此良才,再当亲卫实属浪费。要成为合格的继任者,孙策尚需累累战功赢得众人认可。栽培多时,总该见些成效。
至于监视曹嵩之事,按既定轨迹,这位老者也活不过数月。必须确保这一历史事件如期发生。而曹操血洗徐州的**,他自有手段制止。归根结底,要在改变历史进程的同时,将刘备引入徐州。
思虑间,刚踏入议事厅,便见顾雍率众文臣早已恭候多时。众人见他到来,齐声行礼:参见军师!
不必多礼!秦鸣龙行虎步登堂入室,在主座落定:诸位请坐,现在开始议事!
此来淮南三大要务:除刘备、建水师、谋发展。前两项已然铺开,这三桩也该提上日程。三管齐下,方能成就横扫天下之势!(此处196章财政捉襟见肘,又欲盘剥良民?以工代赈解困局
寿春城刺史府议事厅内,面对新任长官秦鸣,顾雍等人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位军师带给他们的压迫感,甚至更甚张昭。
见秦鸣宣布议事,顾雍起身请示:不知军师欲议何事?堂下分列吕范、吕岱、严畯、步骘等干将,右席则坐着诸葛瑾、鲁肃等谋臣。虽人数不多,却皆乃栋梁之材。这场会议的决议,将直接影响扬州六郡及半个豫州的命运,故众人无不屏息凝神。
会议室内的气氛逐渐缓和。
当前存在部分待办事项需要协调解决。
各位无需过度紧张,我此行并非进行重大改革。
只希望诸位如实反映困难,我们共同商讨对策。
他目光扫过在场人员,语气转为轻松:
不必拘束,有任何建议都可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