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传世殿与活命舟,一语惊醒梦中人(2 / 2)
他环视三人,目光如铁。
“这就是收官。我们是播种者,不是守墓人。”
王镇国只觉头皮发麻。
这哪里是征服。
这是抢救。
是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理智,为文明打造最后一套维生系统。
完美的宫殿在洪水中毫无意义,只有粗糙的方舟能承载希望。
“懂了。”
王镇国猛地挺直脊梁。
原本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决绝的悍勇。
他啪地立正,行了一个军礼。
“既是造方舟,便无需顾忌坛坛罐罐。两个月,振华军就是跑断腿,也要把旗帜插遍四极。后勤若断,我王镇国亲自去扛。”
苏清雪闭上眼。
再睁开时,眼底只剩通透。
她把那些顾虑重重的报告推到一边,拿起笔,在新的白纸上写下两个字:执行。
“政务部不再追求完美,转为火种铺设。哪怕刀耕火种,也要把新时代的架子搭起来。”
孙禄堂长叹。
这一声叹息里没有无奈,只有得见大道的释然。
老人对着周明深深一揖。
“老朽今日方知何为大仁不仁。与其守着规矩等死,不如给人间留一把自强的刀。这把火,武道协会接了。”
……
城外别院。
黎明前的黑暗最深。
袁项城坐在书桌前。
桌上的油灯燃尽,灯芯结出焦黑的硬痂。
他手里捧着那本翻得卷边的《振华百年发展纲要》。
手指停留在“全民教育”与“重工业体系”的章节,指腹摩挲着粗糙的纸面。
这一夜,他复盘了自己的一生。
练新军,逼宫廷,纵横捭阖。
看似风光,剥开那层皮,里面写满了“权术”二字。
他想的是坐稳龙椅,想的是袁家万世而王。
书里那个年轻人规划的,却是百年后的运河,万里的铁路,人人如龙的国民。
格局之差,云泥之别。
“我争的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袁项城看向窗外泛起的鱼肚白。
声音沙哑,带着自嘲,又透着解脱。
“他铺的,却是四万万人的万世太平。”
他缓缓起身,走到铜镜前。
镜中的老人满脸沟壑,每一道皱纹都嵌着旧时代的灰尘。
他抬手,摸向脑后那根拖拽了半生的发辫。
这是权力的象征。
也是跪了一辈子的证明。
“来人。”
老仆推门而入,见袁项城神色,不由一怔。
“拿剃刀来。”
“老爷,这……”
“剃了。”
冰凉的刀锋划过头皮。
灰白的发辫坠地,发出轻微闷响。
袁项城看着镜中短发的老人。
没了那份不可一世的枭雄气,却多了一分从未有过的轻松。
仿佛卸下的不是头发,是压在心头百年的枷锁。
他换上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扣紧每一颗扣子。
“备车。”
他推开门,迎着初升的朝阳,迈步向外。
他不打算做一个被囚禁的失败者。
他要去见那位先生。
去那艘“方舟”上,求一张船票。
哪怕只是做一个推煤的锅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