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人如龙,汗如浆,一寸山河一寸钢(1 / 2)
太行山脉,自古便是横亘于中原大地的天堑。
群峰如剑,壁立千仞,其险峻足以令任何帝国的宏图壮志在此折戟。
京邵铁路工程指挥部,临时搭建的板房内,气氛压抑。
十几名从德意志、法兰西聘请来的顶尖工程师,连同张为民手下的本土专家,对着太行山地质勘探图,愁眉不展。
“三年,先生。即使用上最先进的爆破技术和机械,要打通这段长达三十公里的隧道群,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三年。”
一位金发碧眼的德国工程师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这还是在不计成本,并且祈祷不发生大型地质灾害的前提下。”
张为民双眼布满血丝,他盯着图纸上那密密麻麻的等高线,一言不发。
就在这时,板房的门被推开,凛冽的寒风卷了进来。
李存义肩扛一杆通体乌黑的合金钢枪,缓步而入。他身后,跟着神情儒雅的程廷华。
“存义先生,廷华先生。”张为民起身。
程廷华没有客套,直接走到图纸前,从怀中取出一支红笔,在上面圈出了七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点。
“张总长,这七个点,是这片山脉岩层应力最集中的结构节点。”
“理论上,只要同时对这七点施加超过临界值的精准震荡,就能从内部瓦解山体结构。”
程廷华解释道,他的秩序之势让他对这种复杂的结构力学有着近乎本能的洞察。
德国工程师听完翻译,嗤笑一声:“理论?程先生,这是山脉,不是积木。”
“如何将力量精准传递到山体内部数百米深处?”
“又如何保证震荡的频率和强度恰到好处,而不是引发一场不可收拾的大塌方?”
李存义将单刀往地上一顿。
“砰!”
坚实的水泥地面应声裂开蛛网般的缝隙。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所有工程师惊骇的目光中,李存义走到了被标记为一号节点的峭壁前。
他闭上双眼,气势勃发,无形的锋锐之意,刺入山壁。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碎石飞溅的场面。
李存义只是将刀尖抵住岩壁,然后,整个人如老僧入定,一动不动。
然而,在徐莽的感知中,那片区域的地脉正在发生着极其细微、却又极其高频的颤动。
李存义的劲力,如无形的钢针,穿透数百米的岩层,在那结构节点上,进行着亿万次的、肉眼不可见的捶打。
半个时辰后,李存义收枪而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转身,走向下一个节点。
“这……这就完了?”
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满脸困惑。
“他干了什么?”
张为民没有回答,只是下达命令,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王总指挥,一号节点,准备共振。”
山谷的另一侧,早已集结完毕的破山营军阵中,王镇国亲自登上高达十米的将台。
他面前,摆放着一面直径超过三米的巨型战鼓。
一万名平均实力在锻骨境的士卒,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肤在冬日下蒸腾着白色的热气。
他们按照特定的阵型,站立在峭壁之前,右手手掌贴着山壁。
王镇国拿起两根儿臂粗的鼓槌,猛然挥下!
“咚——!”
沉闷的鼓声,如同大地的脉搏,在山谷间回荡。
“喝!”
一万名士卒随着鼓声,同步吐气开声。
他们体内的气血,按照军阵法门调动起来。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