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铁马冰河,北望故土,道在龙吟虎啸间(1 / 2)
自沪市北上,周明沿新修的京沪铁路而行。
铁龙呼啸,一日千里。
沿途所见,皆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昔日的荒野上,一座座崭新的城镇拔地而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无数百姓正以《肉身修炼法》为基,将劳作化为修行,汗水浇灌着土地,也滋养着自身的气血。
这片古老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数日后,周明抵达津门。
这座曾饱受列强欺凌的北方重镇,如今已然换了人间。
昔日戒备森严的外国兵营,如今挂上了“振华学务部津门分校”的牌匾,朗朗读书声与练武的呼喝声交织,取代了洋枪洋炮的冰冷。
海河沿岸林立的洋行,也尽数被收归国有,成了“华夏国营商贸公司”的分部,门口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吞吐,却再无一分一毫的不平等交易。
周明信步走向城郊的军营,这里是原北洋六镇的大本营之一。
还未走近,一股混杂着铁血煞气与新生锐气的复杂气机便扑面而来。
校场之上,数万军士列阵,喊杀声震天。
一边,是身穿振华新式军服的白虎道兵,他们气血充盈,动静开合间隐有风雷之声,军煞之气凝而不散,如一头蛰伏的猛虎。
另一边,则是数量更为庞大的北洋旧部。
他们同样换上了新军装,只是神情间还带着几分旧时代军人的油滑与茫然。
在振华军官的喝令下,他们正吃力地模仿着道兵的吐纳之法与合击阵型,显得笨拙而滑稽。
高台之上,王镇国负手而立,身旁站着几位神情复杂的北洋旧将,王士珍、段祺瑞赫然在列。
“王总长,此法……当真能让一群普通士兵,力敌万军?”
王士珍看着校场上那股若有若无的赤金色煞气,眼中满是困惑。
他穷尽一生研究兵法韬略,可眼前这景象,已然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王镇国面色平静,并未直接回答,只是指着校场:“士珍,你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名振华军官正对一群北洋老兵破口大骂。
“废物!一群废物!让你们气血共鸣,不是让你们一起喘大气!”
“劲力拧成一股绳,不是让你们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再找不到感觉,今天谁也别想吃饭!”
而另一边,周锦诚与周平正亲自下场,与那些北洋老兵一同站桩,一同演练。
他们身上没有丝毫协统的架子,汗水浸透了军服,与普通士兵一般无二。
他们用最直接的行动,告诉这些旧时代的军人,什么是新时代的将领。
周锦诚的动作沉稳如山,一呼一吸间,仿佛与大地连成一体,带动着周围数十名士兵的气息也趋于稳定。
周平则锋芒毕露,一拳一脚都带着撕裂空气的锐啸,将一股不屈的战意,烙印进身边每个人的心里。
王镇国这才缓缓开口:“军魂,非是凭空而来。”
“它源于每一个士兵的意志,源于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守护之心,源于他们对同袍的绝对信任。”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一种法门,将这万千意志,熔炼为一。”
段祺瑞等人若有所思。
他们或许还无法理解军煞、军魂的玄妙,但他们看懂了,这支军队,与他们以往带过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同。
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壁垒,没有克扣军饷的潜规则,有的,只是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
周明在远处看着,微微点头。
他看到,周锦诚的“承载”与“守护”之势,在统带万军的磨砺中,愈发厚重。
周平的“杀伐”之意,也渐渐褪去了单纯的复仇之火,多了一份为袍泽、为家国而战的沉凝。
雏鹰已然离巢,正在风雨中磨砺出足以搏击长空的翅膀。
与此同时,远在星火主城的总参谋处内,苏清雪正主持着一场高级别的经济会议。
一份报告摆在众人面前:随着全国工业产能的井喷式增长,钢铁、水泥等基础物资开始出现阶段性过剩。
“我提议,向海外七国,有条件地开放部分商品贸易。”
苏清雪的声音清冷而坚定,“我们可以用过剩的钢材、成品药,去换取我们急需的高精度机床、光学仪器,以及部分稀有矿产。”
此言一出,会议室内议论纷纷。
“这……这不是资敌吗?”一位年轻的参谋提出疑虑。
苏清雪推了推眼镜:“此一时,彼一时。过去,我们是砧板上的鱼肉。”
“现在,我们手握利刃。贸易,是平等的交换,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出口的品类和数量,精准打击他们的薄弱产业,同时补全我们的短板。这叫经济上的反向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