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有天赋还努力的孩子才值得花大价钱去培养(2 / 2)
刘有成一番分析,叶青萝也听沉默了。
她只是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多提供一些读书资源给年纪还小且容易树立奋斗目标的村里小子们。
在科举这条路上,不只是比拼读书天赋,也不只是勤奋努力就一定成功,成功路上还有资源和运气。
但大舅说的很对,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目前成衣作坊已经在五座村子建了,仙桂村是叶家所在的村子,刘家畈是外婆家,方家村是祖外婆家,这都是很亲的了。
一碗水没端平就容易被人说,自家亲戚不会说什么,但村里人那么多,七嘴八舌各怀心思的人肯定是有的。
如果她给三座村子都建了书轩,剩下两座村子本来没什么的这时候也会觉得,凭什么就他们没有?
到时候可就不会只拿亲戚说事儿了。
就算她财大气粗给五座有关联的村子都建上,剩下的方山村还有王家村知道了,怕不也要来闹一闹,你凭啥孤立咱们村?
本来与她无关的事情,最后却变成脱不了关系了。
大舅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看来,想要多扶持几个科举人出来,也不是容易的事儿,至少不是出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本来想着刘冬他们过年时还放话要努力读书也考科举,但是村塾里能有什么读书条件,若能多攒一些书……”
叶青萝有些无奈。
刘有成也知道读书最大的难题是缺书,塾里夫子实力摆在那儿,想要好好读书闯科举还得向外寻求机会。
有钱人可以请名师,可以入私塾甚至去书院,不同阶层的学童根本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后却要坐在同一座考场。
“光有书也不行,还得看天赋和勤奋,有天赋还努力的孩子才值得花大价钱去培养。”刘有成说道。
“那些上学不好好听夫子讲书,下学只想着玩耍的孩子,能多识几个字就是好的了,不然书山摆在面前积灰,又有什么用。”
“萝儿是想咱们几个村里也多些读书人,将来科举路上自己人也多一点,现在广撒网也可以,万一真有哪个娃就发现有天赋呢。”
“但这钱不能让你出,回去我和村里商量一下,像你们这样也建个书轩。”
“正好我们村塾旁边就有块地,建起来供娃们下了学每天多读一个时辰的书也好,若回家必然缺少督促。”
“但规矩再好,前提是他们自己也能自律,若不能做到,那书轩便形同摆设,当然,若有一个孩子愿意每天自律读书,也是好的。”
自从刘学考中童生之后,刘家畈的不少人对读书和科举也确实改变了想法,对自家孩子的要求不再是只识字明理这么简单。
但大家也清楚,刘学虽是刘家畈的人,但刘学实际是在镇上长大的,也是在镇上私塾读书的,与刘家畈的读书娃不一样。
所以这种热闹过后,日子该咋过还咋过,读书郎咋想的、咋做的,就不太清楚了。
外甥女说的建书轩肯定有建的价值,不然仙桂村不会一听就积极响应了。
但刘家畈不能接受她的钱买书,会给她带来无穷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