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在后宫开冥途 > 第412章 影子跪了,朕还能信谁

第412章 影子跪了,朕还能信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数日后,风雨初歇。

萧玄策独步巡宫,踏过荒芜长廊,行至一处废冷宫旧址。

此处早已无人居住,唯有积水遍地,映着残月微光。

他低头,欲避湿阶。

却在那一瞬,脚步凝固。

水面上,倒映出两个自己——

一个着明黄龙袍,冠冕威仪;

另一个,披玄甲持断裂判笔,面容模糊,唯有一双眼睛冷如寒潭。

后者缓缓抬头,望向他,唇未动,声已入心:

“你还在演吗?”萧玄策立于废冷宫的积水前,寒风穿廊而过,吹不散那一抹倒影带来的森然。

水中的两个自己,如阴阳割裂,一在人间执掌生死,一在幽冥书写律令。

他本欲移步,可那玄甲身影竟先动了——抬眸,凝视,唇未启,声已入心:

“你曾许她平反天下冤狱,如今却纵容官吏欺瞒水患。”

声音如冰锥刺骨,直贯神魂。

萧玄策瞳孔骤缩,指尖猛然攥紧袖中玉圭,指节发白。

他想怒喝,想斥这不过是幻象作祟,可话到嘴边,却卡在喉间,沉重如铅。

因为他知道,这不是幻。

三日前,江南八百里加急密报:淮水决堤,灾民流离,地方府衙竟压报不奏,户部以“秋赋未清”为由,拒开义仓。

而他……默许了。

为了稳。

稳朝局,稳财政,稳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权柄。

他告诉自己,牺牲少数,可保江山不乱。

可此刻,那双来自倒影的寒潭般的眼睛,正冷冷剖开他所有的借口。

“江山若建在白骨之上,”玄甲身影缓缓起身,断裂的判笔指向他心口,“迟早崩塌。”

话音落,水面剧烈震颤,涟漪如被无形之手抹去。

刹那间,积水竟凭空蒸腾,化作灰雾升腾,地面寸寸干涸,龟裂如焦土。

唯有一双脚印烙在石板上——漆黑如墨,边缘泛着暗金纹路,仿佛被冥火灼烧过的印记。

萧玄策踉跄后退半步,呼吸微滞。

他知道那是谁的脚印。

不是沈青梧,而是“律”本身行走过的痕迹。

那一夜,紫宸殿灯火彻明。

内侍战战兢兢捧出圣旨时,手抖得几乎拿不稳。

皇帝亲笔朱批:“即开江南七州义仓,赈济灾民;三省六部延误奏报者,一律革职查办,交刑部论罪。”

圣旨传下,百官震惊。

有人私语:“陛下疯了?此时放粮,国库将竭!”

可没人敢违抗。因为那一夜,不止皇帝见到了异象。

北城守军称,昭冤台铜铃无风自鸣三声;钦天监观测到东南新星骤亮,光耀如昼,竟使北斗偏移一度。

——这是冥途对阳世的回应。

而此时,清明寺深处,线清正伏案整理初代卷宗。

尘封的竹简堆叠如山,皆是沈青梧留下的判魂记录。

她指尖抚过一枚空白命契,质地特殊,非纸非帛,似以魂丝织就。

她犹豫片刻,依《冥途守序律》第三章,以灵识轻探。

刹那间,神魂被拉入一片荒野雪夜。

她看见年轻的沈青梧背着尸袋踽踽独行,身后跟着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

一场瘟疫席卷村庄,她是唯一活下来的赶尸人学徒。

老妇临死前枯手颤抖,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铃,塞进她掌心:“听它响,便知人间还有信义……”

画面戛然而止。

线清猛地睁眼,胸口起伏,冷汗浸湿鬓角。

那枚铜铃,竟真存在于现实!

据记载,它曾挂在清明司门前,后因“不合礼制”被撤下,埋入碑林深处。

可就在这寂静深夜——

叮……

一声清越铃音,自碑林幽处传来,悠远、清澈,像是穿越了生死长河。

线清缓缓抬头,望向天边残月。

月光洒在她肩头的命丝上,泛起灰金微光。

她轻声道:“原来你也记得……只是不再相信。”

与此同时,冥途尽头,灰金色的身影微微侧首。

风拂动她残破的玄袍,手中判魂笔轻轻一勾,似划过命运之线。

下一瞬,那枚深埋地底的铜铃,彻底沉寂。

再无声息。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畿驿站外,细雨渐歇,泥泞道上,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正蹒跚而来。

他们身后,是焚毁的村落,是浮肿的尸体,是无人收殓的哭嚎。

一名老吏颤抖着展开名册,低声呜咽:“三百二十七人……只剩这些了……”

忽然,远方城楼上的守兵惊叫起来——

“快看!昭冤台!碑面在发光!”

夜色中,那座孤耸的石台,碑面竟缓缓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如同血书刻成,不断延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