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在后宫开冥途 > 第433章 灯灭后,她还在看

第433章 灯灭后,她还在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昭雪祠外,晨光初透。

三日不散的雾气终于退去,百姓奔走相告,说冤魂已散、冥劫终了,新世将启。

孩童在碑林间追逐嬉笑,老人跪拜焚香,连宫中宦官也悄悄送来供果,说是“还愿”。

阳光洒在石碑上,照得那些刻满姓名的碑面泛出温润光泽,仿佛百年沉冤真被涤荡一空。

可线清知道——

律未止,魂未归。

她独坐清明司密室,面前摊开的是《清明总录》最后一卷。

册页沉重如铁,命契丝线交织成网,记录着阴阳两界共审之案。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沈青梧”三字,本该熄灭的命名之下,竟有一缕极淡的灰金丝线仍在缓缓游动,像残夜余烬,不肯彻底冷却。

那不是重生,也不是轮回归来。

是残识,是执念,是她以自身存在为代价,在法则边缘留下的最后一道呼吸。

线清屏息,指尖轻触丝线末端。

刹那间,一道微不可闻的叹息,顺着命纹直入心神——

“他还跪着?”

声音极轻,似风穿隙,却让线清浑身一震,指尖猛地颤抖。

她怔住。

这不是问句,而是感知。

是那缕残存意识跨越阴阳,透过冥途法则,捕捉到了人间某一处的姿态与重量。

她不知萧玄策何时归来,更不知他经历了怎样的阴司劫罚,但她忽然明白:那一盏熄灭的孤灯,并未真正断绝光。

于是她起身,默默走到祠前。

风已停,落叶静伏于碑面。

她取出一盏新灯,以血为引,重燃魂火,轻轻置于“沈青梧”碑下。

火焰幽蓝,微微摇曳,像是回应某种无形的召唤。

“你不在了,但律还在。”她低语,“我替你看着。”

与此同时,冥途深处。

断言盘坐于结界裂痕之前,八根青铜灯柱只剩其二,火焰微弱如将熄之烛。

他手中佛珠已断三串,珠粒散落身侧,每一颗都渗着暗红血痕——那是以阳寿为祭,换取时间的代价。

他闭目,感知着虚空中的律动。

那是一道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的频率,如同心跳,又似天律的脉搏。

它自虚无中渗出,贯穿冥河两岸,维系着“代刑偿期”的裁定效力。

只要这律动不停,萧玄策便不会被阴司强行拘走,双轨赎罪制也不会崩塌。

可他知道,这律动来自谁。

沈青梧早已形神几近湮灭,她的意识本应随最后一缕法则消散于灰雾之中。

但她没有。

她在律法与意志的夹缝里,以自身为锚,钉住了这一瞬的平衡。

她在用残识承律。

断言睁开眼,眸中映出虚空中的灰金色轮廓——模糊、透明,却依旧挺立如初。

她没有言语,也没有动作,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道永不坍塌的墙。

“你还撑着?”他低声问,声音沙哑,“为了一个曾执掌生死、也曾辜负众生的帝王?”

无人回答。

唯有那律动依旧,稳定如初。

断言苦笑,合掌再诵古经。

音节沉重,每一个字都耗损着他体内仅存的生机。

他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但他必须替她多争一日——哪怕只是一日,也好让这世间,再多一刻的平衡。

而在人间,清明司衙署内,灯火彻夜未熄。

线清伏案刺绣,手中银针穿行于命纹丝帛之间,重绘“赎籍台”核心阵图。

这是维持“代刑”机制运转的关键,唯有将沈青梧生前与地府契约的最后一道反向符文嵌入阵心,才能确保裁定持续生效。

可代价巨大。

那符文承载的是怨气反噬,是沈青梧每日承受的万魂哭嚎、千魄撕咬。

如今要借用此力,便意味着她必须亲自承接其中一丝。

她咬破指尖,血滴落于丝线之上。

刹那间——

无数冤魂的哀嚎涌入脑海!

冰冷的手抓住她的脚踝,火场中的女子嘶喊着孩子名字,诏狱深处传来铁链拖地的回响……那些画面、声音、痛楚,如潮水般冲刷她的神识。

她身体剧烈颤抖,冷汗浸透衣衫,指甲深深抠进桌沿,几乎昏厥。

但她没有停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