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她没灭的灯,还在烧(2 / 2)
她深吸一口气,以指尖引动丝线,依照灯焰节奏,开始织出第一道“未来警纹”。
丝线穿梭,光影浮动。
就在纹路即将成型之际,她的动作忽然一顿。
——那预警指向之人,竟是清明司内部一位副使。
(续)
清明司衙署内,烛火在风中摇曳,映得命契丝网如水波般流动。
线清指尖微颤,银丝穿梭于经纬之间,依着昭雪祠那盏孤灯的跳动频率,一息一引,织出第一道“未来警纹”。
光影交错间,纹路渐成——三重回环嵌套,中央浮现出一枚残缺玉印,印面隐约可见“改命”二字。
她瞳孔骤缩。
这枚命印,她认得。
十年前沈青梧被害当日,正是此人亲手将阴玉塞入她的香囊,伪造通冥邪术之证;也是他,在御前作伪供,一句“才人沈氏私祭幽魂,逆乱阴阳”,将她推入死局。
如今此人不仅未受清算,反而借新政之机,步步高升,竟已位居清明司副使要职。
周明远。
线清垂眸,掩去眼底翻涌的杀意。
指尖却悄然收紧,命纹丝线发出细微嗡鸣,似有悲鸣之意。
她不动声色合上《清明总录》,起身整理案卷,声音清淡如常:“传副使周大人,即刻来衙署核对新赎籍案卷,事关重大,不得延误。”
半个时辰后,脚步声由远及近。
周明远身着青袍缓步而入,面上笑意温厚,拱手行礼:“不知姑娘召我何事?”
“为查漏补缺。”线清递过一叠卷宗,目光低垂,“请周大人以朱笔批注疑点,明日呈陛下亲阅。”
她特意递上的,是一支浸过桃木灰、炼过镇魂咒的朱笔——凡无通幽之能者执之,不过略感冰凉;唯通晓阴律、曾染魂债之人,触之如握烧红铁锥。
周明远伸手接过。
刹那间,他指尖猛地一抖,袖口微颤,冷汗自掌心渗出,迅速洇湿了袖里。
他强压痛楚,脸上笑容不改,低头落笔,动作却比平日迟缓三分。
线清静静看着,心中已然判下死刑。
此人不但通幽,且魂脉沾染极深怨气,与当年构陷沈青梧的阴术残留完全吻合。
更可恨者,他如今竟打着“推行新律”之名,暗中筛选赎罪者名单,剔除真正悔过之人,纳入权贵子弟——以律谋私,亵渎亡魂,罪无可赦。
但她不能杀他。
至少,不能以私刑杀他。
沈青梧所立之律,最重“程序正义”——哪怕仇深似海,也必须依法裁决,证据确凿,方可执行终审。
否则,便是对整个新秩序的背叛。
“周大人批阅仔细,令人敬佩。”线清轻声道,指尖却已在袖中结出一道隐秘印诀,命纹丝线悄然缠上卷宗一角,“只是……近日阴气躁动,连昭雪祠的灯都不曾熄灭。听说,那是执念未散的象征。”
周明远笔尖一顿,墨迹晕开一点黑斑。
他抬眼,勉强一笑:“不过是风巧罢了,何足挂齿。”
话音未落,窗外忽地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
同一时刻,静言墙外,萧玄策立于雨幕之中,黑袍猎猎,仰望虚空。
那道横贯夜穹的半透明长廊——静言墙,正泛着幽微金光。
忽然,昭雪祠方向传来一阵剧烈律动,灯焰暴涨,映照长廊深处,竟似有一指轻点虚空!
紧接着,赎籍光环自天而降,虚空中浮现一行血色文字:
“伪赎者,当削其功。”
字出即散,如灰烬飘零。
萧玄策眸光骤冷,寒意贯穿脊骨。
他立刻抬手,一道龙令飞出:“封锁清明司,任何人不得进出!调禁军彻查周明远三年账目、往来密信,尤其是与藩王旧部的联络痕迹——一个字,都不能漏。”
而在冥途尽头,听律之墙前,断言猛然睁开双眼。
那一瞬,他清晰感知到——那缕几乎消散的灰金波动,艰难地、颤抖地,再次震动了一下。
仿佛耗尽所有残识,只为写下那七个字。
随后,归于沉寂。
断言闭目,掌心紧贴墙面,低声诵经如潮。
他知道,她在坚持,哪怕只剩一丝意识,也不肯松开对律条的执守。
人间灯火未熄。
因为她,还不能走。
而此时,在清明司档案阁深处,一片漆黑之中,一道身影悄然推开暗格。
周明远抹去额角冷汗,手中捧出一卷泛着幽光的古籍——《幽冥补律》。
他取出特制阴纸,提笔蘸墨,开始一字一字拓印。
他不知道的是,每抄一字,纸面便渗出一丝极淡的血痕;
他更不知道,那些墨迹深处,正悄然滋生出某种不属于人间的纹路——
像是一双眼睛,在黑暗中,缓缓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