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2)
北方郑公已开宗立派,门下**数以万计,南方经学难以匹敌。今荆楚学派得天时之利,或将兴盛。许衡特来相邀庞公出任荆南五经从事,振兴四郡学风。
庞德公抚须沉思。
若在往日,以他性情定会婉拒这般邀约,纵使刘表亲至亦难撼其志。然经昨夜之事,他亦有所悟——太平盛世或可独善其身,然当此乱世,豺狼横行,盗匪四起......诚如许衡所言,恐难自保。
庞德公忽问:听闻伯瑜师承元节公?
许衡答道:正是。
既为元节门徒,入我门下亦无不可。伯瑜可愿再拜老夫为师,共襄荆楚学派盛举?
拜您为师?
许衡初时怔忡,随即领会庞德公深意。
庞德公念及昨夜恩情,若不相助确有不妥;然其隐居多年,实难适应频繁出入儒林、与人周旋之事。他只愿挂名五业从事之职。
与其勉强行事,不如托付他人。刘氏所求,不过借重庞尚长荆楚儒林泰斗之名;而庞德公所求,唯在淡泊明志,保全己身。
若许衡入其门下,便可代庞氏经门发声,在荆楚儒林中以庞德公之名行止——如此既可免去庞德公不喜之事务,又全其隐居之志。当世学子本可拜多位师长,此乃常事。
(维尔
即便是大儒郑玄,也曾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名家。
许衡虽有名士张俭作为挂名师傅——这位与其父刘表同列的学者——却不妨碍他再投庞德公门下。只见许衡向庞德公郑重行礼:蒙尚长先生垂青,愿执**礼。
庞德公抚须含笑:
此时,原本躲在木柱后的庞统突然蹿出,凑到庞德公跟前问道:伯父既收他入门,侄儿该称师兄还是师弟?
阿统且来见礼。庞德公指向许衡,自今日起,你该唤伯瑜为师兄。
儒门拜师仪轨繁复,尤以庞德公这般巨儒更需严守古礼。《礼记》有云: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许衡身负南阳郡守之职,唯择期可从简,其余仪程皆不可废。
当日午后,沐浴更衣后的许衡身着无褶正服,带着李典、黄叙及典韦徒步前往庞德公草庐。典韦此人堪称厚颜——昨夜**焚屋,今日竟面不改色地随行,俨然事不关己。陈留豪侠的做派,确非常人可及。
按古礼,拜师前先谒圣师。庞德公这等大儒,草庐中自然供奉着孔子泥像。这套仪程许衡当年在元节公门下时便已熟稔,当下从容跪拜圣人像,继而向庞德公行大礼。
随后当呈束修之礼。时俗以十条肉干为贽。许衡原为邀庞德公出山掌学宫而来,未备此物,正欲遣黄叙疾驰襄阳取之,不料典韦早拍胸脯担保。得到首肯后,这莽汉旋风般离去,不及两个时辰便携回充裕的肉条,拜师后尚有盈余。
许衡心生疑虑……这件东西极有可能是典韦从附近大户人家处顺手取得。
随后许衡依照庞德公的要求净手,清洗时正反各一遍,去芜存菁,保持心神专注。
净手完毕,庞德公在许衡额头点上朱砂,击鼓象征开启智慧,最后给予训导作为师门教诲。
礼成后,许衡恭敬称呼:老师。
庞德公满意道:德操以兄长之礼待我,虽属颍川一脉却不立门户,你可称他为师叔。
许衡又向司马徽行礼:师叔。
庞德公指向黄承彦,话到嘴边突然改口:这位就叫姐夫吧。
黄承彦闻言面露不快。
最后庞德公将庞统引至许衡面前:此乃我侄庞统,回归本宗,虽入门较早但尚未成年,当为汝师弟。
许衡对相貌**的少年微笑:师弟。
庞统回礼:师兄。
见二人相认,庞德公难得打趣:师兄弟当互相扶持,毕竟世间能成为唇齿相依的兄弟实属难得。
呃......
这番话令许衡与庞统同时面露难色,不约而同发出干呕声。
庞德公、司马徽等人暗自好笑,碍于名士身份不便笑出声。
李典与黄叙作为下属更不便嘲笑主君。
唯独典韦心直口快,倚着门框看到二人窘态,直接笑出声来。
许衡猛然转头凌厉瞪视,典韦立刻收敛笑容,挺直腰板如门神般肃立门外,恢复威严姿态。
庞德公继续道:伯瑜南下兴建学宫,可借我之名招揽荆楚学者。待我收拾停当便与德操同赴荆南,但需言明:我二人只挂五业从事虚衔,办学事宜仍需你亲力亲为。
许衡明白庞德公不过是想借五业从事的学官头衔,依附刘氏势力寻求庇护,却不会真心效力。但这对许衡来说已经足够。
先生放心,待学宫修缮完毕,**定在长沙为先生和水镜先生觅得山水佳处修建别院,扫清周边隐患,让二位能安心隐居。
司马徽在旁拱手:不必如此破费。
些许小事,不足挂齿。
庞德公将庞统引至许衡跟前:你这位师弟天资过人,熟知古今时局,不仅精通家传经学,更通晓治国用兵之道。日后必成大器,你可带他入宫修习,将来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庞统没料到伯父会安排自己追随许衡,一时怔住。但庞德公既是族长又是伯父,去年还在众名士面前为他取之名。这般安排,他自然无法推辞。
还望师兄多多教导。少年庞统向许衡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