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2)
邹珂偷瞄刘磐,刘磐摆手道:既然我弟发话,起来吧。
待邹珂坐定,许衡正色道:邹君今日之举,足见诚意。日后我山阳刘氏治理长沙,定以邹氏为股肱,绝不相负!转首笑问:兄长以为如何?
刘磐重重点头:伯瑜所言极是!
听了许衡与刘磐的言语,邹珂心中稍定,他抱拳向刘磐深深一礼,郑重道:珂必倾尽全力辅佐府君!定让长沙百姓安居乐业,不辜负您的信任。
许衡执起酒樽,亲自为邹珂斟了杯清水递过去:依郡丞之见,荆南诸郡守中......张羡势力如何?
在许衡眼中,邹珂年逾五十,半生都在长沙度过,历经动荡却仍稳坐郡丞之位,领六百石俸禄,必有其过人之处。
若要在荆南打开局面,许衡需要当地人的支持。
邹珂心思通透,深知为臣者若想受到重用,自身必须要有价值。
这份价值既包括家族资源,也包含对本地事务的见识。
他早料到投效许衡与刘磐时会有此一问,来时便做足了准备。
二位府君,依在下所见,张府君在荆南四郡无论声望还是实力都无人能及。他虽表面只据守桂阳,实则零陵亦在其掌控之下,两郡人口逾一百五十万,势力庞大。加之南阳张氏乃名门望族,四郡士人无不敬重,其麾下更有三万精兵,地方豪强无人敢触其锋芒......
许衡神色平静:照你这么说,张羡在荆南既得士人拥戴,又令豪强畏惧,百姓归顺,铁板一块无人能敌了?
邹珂面色略显凝重:若张羡不得人心,下官身为长沙郡丞,又何必特意投靠远在桂阳的他......
说到此处,他谨慎地看了眼刘磐,又道:若非许府君先行到任,恐怕去年张羡就已进驻长沙。他在朝中亦有门路,要谋取长沙实职并非难事......不得不说,刘使君派府君先赴长沙这步棋着实精妙。
许衡微微颔首。
刘磐提前赴任长沙,等于斩断了张羡在荆南的一半图谋。若真让张羡占据长沙,荆南四郡恐尽归其手。
邹郡丞,家父新受封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替朝廷镇守南疆,已非去年任刺史时可比......邹君可明白其中深意?
许衡话中之意,邹珂自然心知肚明。
刘表原为荆州刺史,职责重在监察,主要监督各郡太守及荆楚豪强大族。如今升任州牧,位居诸郡太守之上,统辖荆州七郡军政民生事务......更获封镇南将军一职。
汉代非战时例不设将军,刘表受封镇南将军意义非凡,表明朝廷正式承认荆州南部存在边患,故授予其假节之权。
由此,他获得了自主调配、罢免、封赏及任命荆州七郡全部官吏的权力。
即便郡守级官员,亦可名正言顺予以撤换。
......
邹珂进言:刘州牧既受朝廷委任总领南境事务,自然不能再容七郡各自为政。荆楚之地必须牢牢掌控......张羡独占零陵、桂阳两郡,断不可纵容。
许衡对邹珂这番见解颇为赞赏。
郡丞有何良策?
邹珂分析道:刘州牧获封镇南将军持有假节,已占大义名分。加之许府君师从庞尚长,又肩负兴办学宫重任,道义完全站在您这边。荆南四郡士族即便不依附于您,也绝不敢支持张羡。
许衡眸光微动:接着说。
邹珂稍作迟疑:长沙学宫办学愈久,屯田政策推行愈深,您父子在荆南的声望就愈高,士族归附者就愈多。眼下与张羡的差距仅在于兵力......三万对三千,实在悬殊。
郡丞是说我们兵力不足?
正是。
若不从南郡调兵,仅靠荆南地区,需要多久才能补足这个差距?
邹珂竖指作答:府君若不借助荆北增兵,仅在荆南招募训练出与张羡相当的军队,至少需一年时间。
许衡暗自叹息。
北方局势瞬息万变,他实在无法在荆南耽搁太久。
莫说一年,三个月都嫌漫长。
难道没有快速提升实力的办法?一年实在太久。许衡直截了当询问道。
邹珂闻言露出苦笑。
方才所言一年之期,已是折半估算。
若真不依靠荆北增兵,单凭在长沙募兵训练成军对抗张羡,依他看来恐怕三年都不止。
双方治下的人口相当,许衡和刘磐招募兵卒的同时,张羡的势力也在扩张。
即便邹珂为许衡招揽长沙各县豪强,借助他们的私兵辅助……可张羡境内同样有豪强,那些人手中也有私士。你能用的手段,难道张羡不懂?
邹珂叹息一声,摇头道:“恕我愚钝,实在想不出妙计……况且荆南不比北方,各县常有乱民作乱,每年**他们耗费的钱粮极多!**之事恐怕难以速成。”
“乱民……”许衡眸光微闪,似乎若有所思。
片刻后,邹珂离去。
静室内只剩两人,刘磐对许衡道:“伯瑜,眼下想在短时间内募足兵马与张羡对抗,恐怕不易。即便能征得数万兵卒,操练纯熟也需时日……平定张羡之事,急不得。你我不如先专心屯田、兴建学宫。”
许衡沉默不语,只是垂首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