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 第70章

第70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吕布此人向来背信弃义,必会重施故技,反噬袁术夺取淮南。\"

\"届时淮南生乱,孙策定会渡江北上,趁机夺取袁术地盘。\"

\"孙策一旦离开,柴桑守备空虚,正是我军良机。\"

秦牧手指点向\"寿春\"二字,揭破其中关键。

刘备恍然大悟。

吕布背主弑君之事确实屡见不鲜。

曹操往事不堪回首,当年收留吕布,反遭其背信弃义,连下邳都被这白眼狼窃取。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而今吕布对袁术反咬一口,强占淮南,倒也在意料之中。

何止是可能!

简直是板上钉钉!

\"玄德豁然开朗,先生此计,是要引这头恶狼撕咬袁术,再以淮南为香饵,支开孙伯符。\"

\"好一招调虎离山!\"

刘备抚掌击案,眼中精光闪动,已然参透秦牧的韬略。

正说话间。

陈到疾步进帐,双手奉上绢帛密信。

\"主公,淮南密探加急军报!\"

\"吕布已于旬日前举兵发难,手刃袁术,现踞寿春,自封扬州牧!\"

军帐内顿时哗然四起。

众将齐刷刷望向秦牧,目光中满是震惊。

(果然不出先生所料!

袁公路终究命丧吕布之手。

这反复无常的豺狼,果然又干起弑主的勾当,将收留他的恩人置于死地。

\"先生真乃神机妙算!\"

\"难怪周公瑾自诩妙计安天下,在先生眼中却如儿戏!\"

鲁肃心悦诚服,整衣正冠,向秦牧行大礼**。

就连见惯秦牧未卜先能的刘备,此刻也不禁抚须长叹:

\"先生洞若观火,这天下人心,尽在先生指掌之间。\"

满帐赞叹声中。

秦牧只是淡然一笑:\"吕布狼子野心,岂会甘居人下?\"

\"这厮本性难移,弑主夺位原在意料之中。\"

说着执鞭点向舆图:

\"袁术旧部多是豪族名士,岂会屈服于这反复小人?\"

\"依我看,这些人不是暗中勾结曹孟德,就是与孙伯符暗通款曲,都等着卖主求荣呢。\"

曹操自不必多言,就算不趁机攻占淮南,也定会将豫州等淮北疆土尽数收入囊中。

江东小霸王孙策必率大军渡江北进,夺取合肥等战略要地,继而剑指寿春。

秦牧言及此处,指尖重新落回柴桑位置。

\"孙策主力北上后,留守柴桑的不是周瑜便是韩当,守军绝不会超过万人。\"

\"主公眼下当以征讨荆南五溪蛮为由,将夏口驻军撤回江陵,好教孙策安心攻略淮南。\"

\"待其主力离境,我水陆大军顺流东下,两日内便可兵临柴桑水域。\"

\"只要攻克柴桑水寨要塞,便能切断其与江东的水路联系,继而登陆围城。\"

\"届时孙策若回师救援,我军可遣水师阻敌于江面,步卒则从容攻城。\"

\"柴桑必破!\"

秦牧在地图上运筹帷幄,为刘备描绘出夺取柴桑的绝妙战略。

帐中诸将听得热血沸腾。

刘备伫立图前,目光在江陵、夏口、合肥间流转。听着秦牧的谋划,眼前仿佛展开恢弘战图。

\"军师明攻孙策,实则将吕布、袁术、曹操乃至五溪蛮尽数算入局中。\"

\"如此宏图远略,当真是冠绝当世!\"

刘备击节赞叹,眼中燃起壮志豪情。

\"砰!\"

拳头重重砸在地图上,朗声道:

\"就依军师妙计,三军即日回师江陵。\"

\"且让那小霸王,放心去夺他的淮南罢!\"

......

柴桑城内。

淮南骤变的讯息已引发全城震动。

\"袁术虽狂妄称帝,好歹也算一代枭雄。\"

\"竟这般窝囊地死在三姓家奴吕布手里?\"

\"当真可悲可叹,可怜可哀。\"

孙策展开手中来自寿春的紧急军报,神情复杂地叹了口气,对袁术的离世感到颇为遗憾。

袁术生前待他极为器重,视如己出,更将淮南与江东诸多要地交予孙氏族人治理。

若非袁术公然称帝僭越礼制,他实在不愿背负背主骂名与之决裂。

此刻听闻袁术死讯,孙策心中不免泛起几丝惆怅。

\"吕布这等惯于弑父的豺狼,袁公路竟敢收入麾下,如今遭反噬实属自食恶果。\"

周瑜却不以为然,当即抱拳进谏:

\"淮南无主必生**,此乃天赐良机。请伯符即刻挥师渡江,收编旧部,将合肥、寿春等战略要地尽数掌控。\"

\"唯有坐拥淮南,方可图谋青徐之地,进而与袁曹角逐中原!\"

这番谋划令孙策猛然振奋。

取淮南,占青徐,争中原——

这宏图令他热血沸腾,霍然起身击掌称善。

\"公瑾高见!袁术既殁,我正可名正言顺接管其地。\"

\"吕布这等反复小人,纵得淮南也难服众!\"

孙策眼中燃起灼热光芒,拳掌相击间已开始畅想未来。

此时鬓发斑白的老将韩当突然出声:

\"伯符北上虽能开疆拓土,但莫要忘了刘备仍踞上游虎视眈眈。\"

\"若主力尽出时那'大耳贼'顺流东袭击我柴桑,该当如何?\"

提及杀害黄盖的仇敌,老将军语气中满是愤恨。这番话犹如冷水浇头,瞬间令孙策冷静下来。

《江东军议新录》

孙策指节叩案,沉声道:“韩老将军所言极是,刘备屯兵江陵,实乃心腹之患。”

鲁肃捻须颔首:“柴桑若陷,江东屏障尽失,悔之晚矣。”

堂下熏香袅袅,孙策眼底烽火渐熄,终是落座。

忽见周瑜振袖而起,玉冠映着烛火:“淮南膏腴之地,关乎霸主基业。若因畏刘而失良机,岂非断指避刃?”银甲铿然作响,他单膝触地:“瑜请领精兵万人扼守柴桑。倘遇小股敌袭,自有破敌之策;若逢大军压境,主公星夜回援,必使刘备不战自退。”

孙策闻言拍案,眸中精**燃。这连环妙计,恰似鱼与熊掌兼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