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 > 第142章

第142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偏殿内的喧嚷尽在刘苍掌握。若非身份所限,他恐怕也会下场与诸将痛快厮斗一场,以定出征人选。聚拢三国英才的朝堂着实可怖——倭国征讨方略片刻即成,却在呈递御前时陡生变数:赵云突被众将合围,一道道目光如铁索般将他钉在原地。

“子龙!”有人捶剑低喝,“若敢私求陛下,休怪我等不讲情面!”

赵云无奈苦笑,指天立誓绝不越矩,又软硬兼施,方得脱身。众将悻悻散开时,犹自回头瞪视,仿佛他怀中揣着十万兵符。

刘苍审阅完六部与参谋司呈递的作战方略,龙颜大悦。

准奏,依此部署施行。另,出征将领可有定论?

郭嘉与赵云相顾无言,暗自扶额。

非是无人可用,实乃猛将如云——自文臣归附至武将投效,儒将、猛将、帅才济济一堂。更棘手者,众将士为争这难得的出征资格,险些在偏殿动起手来。

请陛下圣裁。郭嘉拱手退后半步,示意文官不涉武事。赵云虽有心自荐,瞥见殿外虎视眈眈的诸将,终是缄口不言。

既如此,水战遣二人,陆战调二将。具体人选......明日再议。

赵云喉结微动终究未再多言,与郭嘉躬身退出。待二人离去,刘苍揉着太阳穴苦笑——这大抵是史上最奢侈的烦恼。

甘宁擅水战,关羽曾水淹七军......指尖轻叩案几,陆战人选倒像秋收的粟米,一抓一把。

545.臧霸归途纪略

辗转反侧至三更,人选仍未决断。

罢了,且待臧霸携银矿归来。刘苍挥袖熄了灯。

古时征战非儿戏,粮秣、兵员、辎重样样马虎不得。只要石见银山的矿脉属实,满朝文武怕是要化身饿狼扑向东瀛了。

(刘苍轻抬嘴角,朝堂上的纷乱景象正是他所期待的。借助进度条系统的辅助,如今的大汉正经历着开天辟地般的变革。这个时代需要人们彻底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那套唯我大汉独尊的傲慢心态早已不合时宜。不过刘苍深信,只要持续发展,终有一日大汉必将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心。

想着想着,他忽然记起司马懿这个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他考虑是否该提前征召这位人才。或许可以借着征讨岛国的机会,给司马懿安排个岛国相关的职位来历练。

短短数日间,洛阳城已陷入狂热。街头巷尾到处是激烈争辩的民众,这股风潮更如野火般向周边蔓延。不仅平民百姓,连世家大族也坐不住了,暗地里四处联络,寻找靠山。若有外人此刻来到洛阳,定会惊诧于这座皇城近乎癫狂的景象。

当臧霸入京证实石见银山的消息后,整个京城沸腾了。那座银矿的储量远超想象,人们激动的情绪再难抑制——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理由不立即出手?

刘苍登基这些年,早已扭转了儒家那套以德报怨的迂腐观念。朝堂上暗流涌动,人人都明白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虽然汉民币已逐步取代铜钱成为主流货币,但矿产资源的战略价值永远不可小觑。

武将们的反应最为激烈。无论朝堂之上还是街头相遇,他们总要拳脚相向,争相证明自己才是最适合挂帅的人选。这场混战愈演愈烈,甚至惊动了刘苍本人。

刘苍未曾料到众将如此激动难抑,当即拍板定下统帅人选:甘宁任主将,张颌与高顺为副帅。余下事宜交由六部与参谋部共议,末了又补了句:程昱也需参与。

前夜臧霸归京,入宫面圣无人知晓详情。次日朝堂上,他亲自抬着木筐进殿:陛下,此乃石见银山所采矿样。当三块银纹密布的头颅大小矿石现于众人眼前,满朝皆惊。

爱卿辛劳。刘苍示意宦官小德子取来矿石置于案前,端详后颔首道:且说说此行见闻。

臧霸抱拳:海上凶险远非江河可比。**浩瀚无涯,瞬时可从晴空万里转为暴雨倾盆。更遇深海巨兽兴风作浪,折我两船方抵岛国。他顿了顿,得土人协助探明银矿,地表**层极易开采。因兵力有限,携首批矿石返航时又逢暴风,仰赖天威虽损数舰,终归大汉。

546.征伐岛国启幕

臧霸陈述时神色平静,唯提及伤亡时眼中隐现痛色。刘苍见状唤出荀彧:阵亡将士皆为国捐躯,朕必铭记于心。

(**1089**

皇帝望向荀彧,沉声吩咐:荀彧,命礼部在京都郊外划出一片陵园,取名烈士陵园。凡是为国捐躯者,皆可安葬于此。此外,在城内繁华之地修建一座烈士碑,将后世烈士之名尽数镌刻其上,与国共存。

荀彧心头一震,立刻明白皇帝此举意在抬高将士地位。与国共存的碑文,加上专设的陵园,无疑是在向天下宣告:军人的身份崇高而特殊。

朝堂上聪明人不少,荀彧能看透,旁人自然也能。但即便有人心中不悦,此刻也无人敢出言反对——一旦反对,必将招致军中群情激愤。

臣遵旨。荀彧拱手应下。此事于国于君皆有益,他自不会阻拦,只是想到工程耗资,不免暗自盘算。

皇帝目光转向臧霸,赞许道:臧霸,此番你做得不错。退朝后好好休整,待大军集结,你仍任先锋——毕竟你有经验。

臧霸心中大喜。近来朝中武将争功不断,出征机会难得,如今能再领先锋之职,实属意外之喜。其余将领面面相觑,心下暗叹:又少了个立功的机会。

随着国力日渐强盛,皇帝刘苍推行民智启蒙,仿效后世之法,从幼童开始革新教育。但这仅是试探,未敢大刀阔斧——儒家思想早已根植百姓心中,唯有循序渐进。

来自后世的刘苍深知,后世儒家经删改后,只剩奴性,再无热血。他决不容许大汉子民沦为那般麻木不仁的模样。

国家机器轰然运转。征伐岛国的政令一出,无人敢怠慢,更无人敢作梗。谁都清楚,这是刘苍登基后首次对外用兵,忤逆者必遭雷霆之怒。

大汉的异动惊得周边异族惶恐不安,纷纷遣使打探:好端端的为何突然调兵莫非大汉要亮出利爪,开启扩张

对四方的骚动,大汉全然不加理会,继续按部就班备战。即便部分消息外泄也无妨——此次堂堂正正出征,正是要震慑诸国,让他们明白:大汉天威,不容挑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