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原初织网与免疫之歌(1 / 2)
那来自宇宙古老深处的询问,如同一个不断回荡的钟声,在星辉校长和研究院核心成员的意识中萦绕不散。“何处生响?”“汝等是何韵律?”这不仅仅是好奇,更像是一种基于宏大尺度的身份认证与存在质询。联盟必须回应,但任何轻率的、基于自身文明认知的答复,都可能被误解,甚至触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与此同时,“凝滞域”边缘那些冰冷的“叙事结晶”仍在缓慢而坚定地生长,它们吸收着弥散的叙事能量,如同在宇宙的织锦上绣出一片片美丽却死寂的霜花。长老-7率领的研究团队取得了关键突破:他们确认,“叙事结晶”的结构与那古老信号中蕴含的某种底层波动同源,但其表现形式更加基础、更具机械性。它们就像是……自体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基于一套固定的程序,识别并中和“异物”。
深潜者的献祭与“原初织网”的惊鸿一瞥
面对沟通的僵局与“结晶”蔓延的威胁,奥西拉代表深潜者圣殿,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危险的仪式——“意识沉潜”。这不是普通的意识连接,而是将个体的意识完全解放,如同水滴般融入宇宙的信息基底,去追溯那古老波动的源头,尝试进行最直接的、前语言的接触。代价是巨大的,沉潜者的意识很可能无法回归,或者回归后携带无法被正常认知理解的信息而崩溃。
一位资深的深潜者元老,“记忆编织者-澜”,自愿承担了这个使命。
仪式在深潜者圣殿最幽静的“无回响之室”进行。澜的意识脱离了其能量形态的躯体,如同一缕青烟,融入了记录着宇宙古老记忆的“铭文之海”,并向着那询问传来的、无比遥远的因果端点,义无反顾地潜去。
数个小时后,澜的躯体剧烈颤抖,随即恢复了稳定,但其眼神变得空洞,仿佛凝视着无限遥远的彼岸。她断断续续地传递回的信息,经由奥西拉转译,拼凑出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
那古老的存在,并非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一个分布式的、近乎与宇宙同龄的感知网络。澜将其称为“原初织网”。这个“织网”并非意识,更像是一种宇宙的“潜意识”或“基础感知”,它维系着某种比“秩序-混沌”、“叙事-寂静”更加原始的平衡——一种介于“潜在”与“显现”之间的微妙平衡。
“织网”本身,是沉默的观察者,记录着宇宙的一切,但原则上不进行干预。林墨融入基石的行为,极大地增强了“显现”侧(即叙事、意识、故事)的“势能”,这就像在一个极其安静的房间里突然打开了交响乐的播放键,虽然音乐本身是美好的,但其音量和突然性,惊动了维护房间“可容纳声级”的自动调节系统。
那古老的询问,是“织网”核心节点被触动后,产生的本能探寻。
而那“叙事结晶”,正是这个“自动调节系统”的一部分——它们是“信息沉淀器”,负责将过量的、未被有效“编织”的叙事能量吸收、固化,防止它们过度扰动“潜在”与“显现”的平衡,避免宇宙过早地“固化”成某种单一的、过于喧嚣的叙事形态,从而失去其他可能性。
秩序派追求的“绝对寂静”,是试图将宇宙完全拉向“潜在”的一极。
而林墨优化后的宇宙,则显着偏向了“显现”的一极。
“原初织网”及其“免疫系统”(叙事结晶),则在试图维持一种允许一切可能,但不让任何一种可能过度膨胀的、更加超越的中立。
澜在传递完这些信息后,其意识便彻底消散在了“织网”之中,如同水滴归海。她以自己的存在为代价,为联盟换来了对当前困境的本质性理解。
“免疫之歌”计划:从对抗到协奏
基于澜用生命换来的情报,星辉校长与研究院重新定义了他们的战略。他们不能再像对抗秩序派那样,去对抗“原初织网”的免疫机制。那无异于与宇宙本身的调节功能为敌。他们必须学会与这个系统共存,甚至……协作。
一个新的计划被提出,命名为“免疫之歌”。
该计划的核心在于:不再将“叙事结晶”视为敌人,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反馈信号。结晶的生长,意味着该区域的“叙事势能”过于集中或粗糙,超出了“织网”认为的健康阈值。联盟需要做的,不是摧毁结晶,而是优化叙事能量的“质量”与“分布”。
1.精炼叙事流:利用“基石之子”们对叙事能量的敏感感知,引导联盟内部的文明,不仅仅是创造更多的故事,而是创造更具深度、更和谐、更能引发跨文明共鸣的优质叙事。一个能引发广泛共情和深思的故事,其蕴含的“叙事势能”可能远超一万个浅薄喧嚣的故事,但对“织网”系统的“压力”却更小。这需要教育理念的再次升华,从鼓励表达,转向引导深度的、有益的创造。
2.分布式叙事网络:改变过去叙事能量可能过度集中于少数文明或个体(如通过元叙事引擎)的情况。利用“星火传承”计划的基础,建立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的、遍布宇宙的微型叙事节点。让故事的创造和传播像森林里的生态循环一样,分布广泛,相互滋养,而不是像一座轰鸣的工厂。这样,叙事势能会更加均匀地分布,不易触发局部区域的“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