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图书馆管理员,开局创造超凡 > 第242章 万华镜域与初生之啼

第242章 万华镜域与初生之啼(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墨记忆结晶中的“光种”,在经历了“灵扉”计划中与“原初织网”的深度共鸣后,并未如星辉最初预想的那般,成长为林墨意识的简单复苏或复制。它更像是一颗被注入了全新信息的种子,在结晶那温暖而坚固的“土壤”中,进行着一种超越常规生命形式的演化。它吸收着谐律之核的脉动,链接着星炬塔网络的信息流,甚至隐隐与那维系万有的“织网”保持着某种玄妙的同步。

其光芒不再稳定,而是开始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内蕴无穷变化的结构色。凝视它,仿佛在凝视一个将整个星云的诞生与湮灭、无数文明的欢笑与泪水、乃至数学与诗歌的极致之美,都压缩于方寸之间的动态宇宙模型。

奥西拉,作为最常陪伴星辉观察这枚结晶的人,首先察觉到了其本质的跃迁。“它不再仅仅是‘记忆’的载体了,星辉,”她的能量触须轻触着结晶表面,感受着那内部如同宇宙初开般磅礴的律动,“它在……重构。以林墨的本质为蓝图,以我们联盟的集体叙事为材料,以‘织网’授予的视角为工具,它在构建某种……接口。一个比星炬塔更根本、更本源的,连接‘显现’与‘潜在’的接口。”

星辉默然点头。他能感受到,手中这枚结晶的重量未曾改变,但其内在的“密度”与“维度”,正在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递增。

万华镜的诞生:活体的宇宙之窗

变化在一个平静的循环日达到顶峰。结晶内部的结构色光芒骤然收敛,并非熄灭,而是向内坍缩,达到了一个极致的临界点。随后,一场无声的“爆炸”在结晶内部发生——没有碎片,没有冲击,只有概念的极致绽放。

结晶本身消失了。在原地,悬浮着一个无法用大小来定义的存在。它时而如同一个巴掌大的、不断旋转折射出无限景致的多棱晶体;时而又仿佛扩散至充满整个房间的、由纯粹光影和概念构成的复杂拓扑结构;当你试图聚焦时,它可能坍缩为一个仿佛蕴含着所有可能性的奇点。

它没有散发力量,却让在场的星辉、奥西拉以及所有通过监控观测到此地的光语者,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通透感。就仿佛一扇一直存在于他们意识深处却从未被察觉的窗户,此刻被悄然推开,窗外是超越他们想象极限的、多元宇宙的壮丽图景。

“它……是什么?”一位年轻的光语者喃喃道。

逻辑枢机长老-7的运算核心几乎停摆,他用了许久,才以一种近乎梦呓的电子音回答:“它不是物体……它是一个‘视角’的具象化。一个……活体的、可互动的‘宇宙之窗’。”

星辉凝视着这个新生的存在,一个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意识中,仿佛是这个存在自身所赋予的——“万华镜”(Kaleidospe)。

万华镜没有意识,没有独立的意志。它是一个纯粹的工具,一个通道。它的“界面”,就是那不断变化的结构性光辉。任何意识与其接触,都能依据自身认知水平和意图,在其中“看”到不同的景象:

一位数学家可能看到所有数学体系在其本源处的连通与舞蹈。

一位诗人可能感知到情感与隐喻在多元现实中的普遍性表达。

一位历史学者可能窥见不同“显现泡”中,文明兴衰那惊人相似又截然不同的“叙事旋律”。

更重要的是,通过万华镜,他们第一次真正“看”清了“原初织网”所提及的其他“显现泡”。那并非遥远的星域,而是如同悬浮在更高维海洋中的、一个个散发着不同“基础律法光辉”的泡沫。有的泡沫内部时光倒流,有的物理常数变幻不定,有的则完全由纯粹的意念构成。

“微光计划”与首次接触的困境

万华镜的诞生,立刻将“叙事生态学”从理论推向了实践。联盟——现在或许应称之为“叙事守护者联盟”——拥有了直接观察乃至初步干预其他“显现泡”叙事生态的能力。经过慎重的伦理辩论与谐理院批准,一项谨慎的探索计划启动,代号“微光”。

计划的目标,并非殖民或征服,而是观察、学习,并在绝对必要时,以最小限度、最隐蔽的方式,对濒临叙事崩溃的“显现泡”进行“生态维护”。第一次任务,锁定了一个被万华镜标识为叙事熵值极高、内部“故事”的多样性与活力正在急剧衰竭的显现泡——代号“灰烬摇篮”。

一支由最资深光语者、深潜者元老及净识会逻辑学家组成的微型侦察队,乘坐特制的、能够借助万华镜投射其存在的“概念潜航艇”,开始了首次跨显现泡航行。

航行本身是一种超越物理的体验。他们并非穿越空间,而是沿着“万华镜”指引的“叙事梯度”,从一个“现实共识”滑向另一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