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沪上奕 > 第355章 解决请柬:伪造与窃取

第355章 解决请柬:伪造与窃取(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特质宝石”的思路为破解“请柬”难题指明了方向,但将其付诸实践,依然面临着技术与伦理的双重峭壁。纯粹的“伪造”需要模拟那种源于意识湮灭的本质混沌,而“窃取”则涉及对逝者残响的亵渎性改造。两条路径都布满荆棘,且不确定性极高。在“磐石基地”的深层战术实验室中,一场关于最终方案的激烈论证,在倒计时的滴答声中达到了白热化。

“冰河”主导的“纯粹伪造派”展示了他们的最新进展——一个名为“千面魅影”的复合信息结构。它由数以万计相互矛盾、自我引用的微小逻辑回路构成,试图通过极致的复杂性来模拟意识崩坏时的混沌。“理论上,”“冰河”指着屏幕上那团如同乱麻般不断自我生成又自我毁灭的数据云,“当复杂度超过某个阈值,其行为将表现出真正的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足以模拟‘时渊回响’的天然特征。”

然而,青鸾的灵性感知给这项看似完美的技术成果泼了一盆冷水。“它没有‘灵魂’的质感,”她闭目感受着从模拟器中外溢的微弱波动,眉头微蹙,“它的‘混乱’是冰冷的、机械的,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嘈杂戏剧,缺乏真正意识消散时那种……绝望的共鸣与存在被抹除前的最后闪光。在高等灵性存在的感知中,这种差异如同油与水,无法真正融合。”

几乎同时,林处支持的“有限窃取派”也带来了他们的实践报告。一支由最精锐“幽魂”队员组成的捕捉小队,成功在时间畸变区边缘,隔离并捕获了一个相对弱小、但“新鲜度”较高的“时渊回响”。那是一个充斥着对未竟艺术创作执念的残响,其能量签名带着一种凄美而破碎的韵律感。

但当技术团队尝试对其进行“意识抹除”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那残响并非死物,它残留着某种本能的求生欲,其结构在外部干预下变得极其不稳定,几乎瞬间就要自毁。强行压制虽保住了其能量框架,但那独特的、源于其原本执念的“灵性光辉”也随之彻底消散,变成了一个空洞的、徒具其表的能量壳,吸引力大减。

“我们或许可以抹掉‘内容’,但无法在不破坏‘容器’本身的情况下,完全剔除其原有的‘印记’。”负责此项操作的技术员沮丧地汇报。

《孟子·离娄上》有言:“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此刻,无论是纯技术的“法”(伪造),还是带有强制性的“法”(窃取),似乎都无法独立完美地解决问题。

就在僵持不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之际,一个融合了双方精华,却又更加大胆、更加危险的“**Hybrid方案**”被提了出来——并非由哪位高层,而是由参与项目的多位中级研究员和技术专家,在连续数日的激烈讨论和思维碰撞后,自发形成的共识。

方案的核心在于:不以“伪造”或“窃取”为目标,而是以“引导生成”为手段。

具体而言:利用那个被捕获的、艺术家的“时渊回响”作为培养基与能量骨架,但不进行粗暴的“意识抹除”。而是由青鸾和“薪火”团队,以极其精妙的灵性共鸣,如同进行一场微观的灵魂手术,gently(轻柔地)引导这个残响中本就存在的、对“未完成”的执念,与“默客”需要伪装的、对“力量与答案”的渴望,进行一种可控的、有限的融合与扭曲。

同时,“冰河”的团队将不再试图从零构建一个混沌结构,而是将“千面魅影”的复杂信息流,作为一种外部的、模拟时间乱流环境的“催化剂”,注入到这个融合过程中,促使这个混合体在形成过程中,自然产生出足够复杂、难以追溯其本源的能量签名和内在冲突。

“这就像是……”“冰河”在阐述这个方案时,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我们不去雕刻一块木头,也不去抢夺一件成品,而是找来一颗有潜力的种子(残响),提供特定的土壤和养料(催化信息流),并引导它朝着我们需要的方向(混合执念)生长。最终长成的植物,将拥有其自身生命的、独一无二的‘真实’,而非仿制品或掠夺品。”

这个方案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真实性”,同时又实现了“可控的改造”。那个艺术家的残响,其核心执念从“完成画作”被引导、异化为“寻求终极答案(以完成存在的意义)”,其内在的冲突与张力天然形成。而“默客”需要扮演的,正是这个被异化了的、更加复杂痛苦的“迷失觅道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