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技艺磨合(1 / 2)
初次炼丹的挫败,并未在赵小白心中留下太多阴霾,反而像一捧雪水,浇醒了他因过往辉煌而生出的些许骄矜。他凝视着玉瓶中那五枚色泽斑驳、灵气涣散的劣质凝华丹,眼神平静无波,唯有瞳孔深处,一点名为“专注”与“探究”的火焰,悄然燃起。
“灵界丹道,果然别有乾坤。”他低声自语,非是气馁,而是带着一种面对全新挑战时的兴奋。
他没有急于开始第二次炼制,而是就地盘膝坐下,将那颗下品凝华丹置于掌心,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一丝丝地剖析着丹药内部的结构、药力分布以及那几处因火力不均或药性冲突而产生的细微瑕疵。同时,脑海中如同走马灯般回放着刚才炼丹的每一个细节——从地火初燃时的燥烈,到玉髓枝药性爆发的突兀,再到融合时的艰涩凝滞。
“地火之性,猛而燥,缺乏丹火的灵动与如臂指使。需以更强神识精细引导,并辅以《药神典》中记载的‘润火诀’,于刚猛中注入一丝柔劲,方能刚柔并济,不伤药性根本。”
“玉髓枝活性超乎预料,不能沿用下界温和渗透之法。当以‘惊神手’辅以‘缠’字诀,在其药性爆发之初便以更强神识瞬间压制、包裹,如同驯服烈马,先挫其锐气,再缓缓引导。”
“三叶火绒草火毒暗藏,需在投入前,以秘法逼出其三成火煞,而非在炉内与其他药力冲突时再行处理……”
一条条失败的原因被精准找出,一项项对应的调整策略在脑海中飞速成形。他的丹道底蕴在此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药神典》那包罗万象又直指本源的基础理论,他开始将下界的经验与灵界的现实进行艰难的“嫁接”与“重构”。
半日后,赵小白再次睁开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明。他清理丹炉,重新生火。
这一次,他不再完全依赖过去的习惯。当地火升腾时,他双手掐诀的速度慢了下来,十指如同拨动无形的琴弦,一道道蕴含着独特韵律的法力打入地火之中。这正是《药神典》基础篇记载的“润火诀”,此法并非直接提升火焰温度,而是优化其能量结构,使其更富“灵性”,减少那股破坏药性平衡的“燥烈”之气。
同时,他的神识不再像之前那样全面铺开,而是凝聚成数百股更纤细、更坚韧的丝线,如同一个无形的精密网络,提前布控在丹炉内部的每一个角落。
投入玉髓枝的刹那,赵小白眼神一厉,神识丝线骤然收缩,如同无数坚韧的藤蔓,将那团刚刚开始躁动的翠绿药液死死捆缚、压缩!与此同时,润火诀转化过的地火,温和却坚定地渗透进去,不再是粗暴的炼化,更像是耐心的“劝解”与“诱导”。
玉髓枝药液的反抗依旧激烈,但在这种有针对性的压制与引导下,终究未能掀起太大风浪。炼化过程虽然依旧比下界耗时更长,却平稳了太多,药力精华的流失被控制在了半成以内!
随后处理三叶火绒草,他指尖逼出一缕极其微弱的丹火本源(不敢多用,以免引动地火反噬),在草药投入前轻轻一燎,一丝几乎看不见的黑气(火煞)被逼出消散。经过预处理的火绒草药性温和了不少,投入炉内后,与玉髓药液的融合也变得顺畅了许多。
后续的辅药处理、药力融合、蕴丹温养……每一个步骤,赵小白都全神贯注,将新领悟的控火技巧与神识运用之法发挥到极致。他的额头再次渗出细密的汗珠,神识的消耗甚至比第一次更大,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因为他能清晰地“看”到,丹炉内的药液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趋于完美的状态融合、凝聚。那股因药性冲突而产生的滞涩感大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圆融和谐的韵律。
数个时辰后,当凝丹法诀打出,丹炉内传来的不再是沉闷的嗡鸣,而是一声清越如凤鸣般的颤音!炉盖开启的瞬间,一股远比第一次精纯、清雅的药香弥漫开来,令人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