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和弦的涟漪与胎海的低语(1 / 2)
那一点源自微宇宙雏形最终时刻的“探询印记”,如同冰晶融入温暖的血液,悄无声息地成为传承号历史弦中一个永恒的清音。没有带来知识的增长,没有赋予力量的提升,却让整艘星船,以及船上的每一位成员,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完整性”的微调。他们与这片可能性胎海之间,那层无形的、因“确定性”差异而存在的隔膜,似乎变薄了。
传承号依旧保持着绝对的被动姿态,如同宇宙尺度下的深海探测器,悬浮在沸腾的、色彩与形态永无定势的混沌光雾中。但这一次,静默不再充满挣扎与无力感,而是带着一种深沉的、等待下一次“和弦”的宁静。
他们没有等待太久。
第一次被动共鸣的“涟漪”,似乎以一种超越线性因果的方式,在胎海中扩散开来。并非能量的扰动,而是某种存在可能性谱系的微妙偏移。
在距离传承号不远处的另一片混沌中,一个新的秩序结构开始凝聚。这一次,它并非一个试图自我闭合的逻辑环,而是一个不断向外发散的、如同神经突触般的网状结构。它没有试图定义自身的内在常数,而是贪婪地、却又极其脆弱地,探出无数细微的“感知须臾”,试图与周围的胎海背景建立连接,捕捉那些随机生灭的可能性碎片。
它像一个初生的、饥饿的“感知器”,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似乎就在于“接收”。
当这个网状结构的某一根“感知须臾”,无意中扫过传承号所在的这片空间时,异变再次发生。
这根须臾没有像之前的微宇宙那样发出探询,而是……缠绕了上来。
并非物理的缠绕,而是一种信息层面的吸附。
传承号那高度复杂、蕴含着无数故事与经历的历史弦,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丰厚的“信息富矿”。尽管他们极力收敛,但其存在的“信息密度”,对于这个饥渴的“感知器”来说,依然如同黑暗中的灯塔。
那根感知须臾如同发现了甘泉的根须,紧紧“吸附”在传承号的历史弦上,开始以一种极其粗暴、原始的方式,抽取着那些外溢的、未被主动隐藏的信息碎片。
刹那间,无数混乱的、失去具体叙事背景的意象,如同决堤的洪水,沿着那根感知须臾,涌向那个新生的网状结构——
一声破碎的哨音;
一抹辛辣的酱香;
一缕柔软的布匹触感;
一股蓬勃的生命悸动;
一道坚定的意志火焰;
一阵复杂的情感暖流;
一帧定格的记忆画面;
一个完美的几何形态;
一瞬停滞的时间感觉;
一种差异共存的和谐;
一次理解达成的共鸣;
一股活力迸发的狂喜;
一次存在确认的本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