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模仿的幻影与存在的重量(2 / 2)
终于,在它试图模仿“源曦的决策”这一过于复杂的模式时,其内部累积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没有悲壮的崩溃,没有信息的反射。
只是“噗”的一声轻响——并非真实的声音,而是存在于感知层面的意象——那个努力了许久的“传承号幻影”,如同一个被戳破的肥皂泡,悄无声息地瓦解了。
构成它的所有可能性碎片,瞬间失去了那强加的、不自然的“模仿”形态,重新获得了自由,欢快地(如果可能性有情绪的话)融回了周围沸腾的混沌光雾之中,仿佛从未试图凝聚过。
整个过程,传承号始终保持着绝对的被动。他们没有干预,没有评价,甚至没有产生“同情”或“鄙夷”的念头,以免他们的“确定性”情感再次成为干扰。
只是在那个“幻影”瓦解的瞬间,一点极其微小的、关于“模仿的徒劳”的领悟,如同前两次一样,被萃取出来,化作一个抽象的“印记”,飘向传承号。
这个印记没有融入历史弦,而是如同一个轻飘飘的标签,附着在了历史弦的外围。它没有成为乐章的一部分,更像是一个页边的注脚,提醒着他们“存在”的独一无二与不可复制性。
胎海似乎通过这次失败的模仿,理解了“确定性存在”的另一个维度——不仅仅是结构和信息,更是那由独一无二的经历所赋予的、无法被简单复制的历史质感。
混沌再次恢复了无目的的翻腾,但传承号周围的区域,似乎短暂地安静了一下,仿佛胎海在消化这次互动的结果。
舰桥内,暗轻轻呼出一口气,他收敛的暗能微微波动了一下,仿佛在确认自身存在的真实性。晶感受着自身晶壁能量那历经锤炼的、独一无二的结构稳定性。轮看着轮回杖记录下的第三次互动数据,眼中充满了对这片胎海“学习能力”的惊叹。
源曦的目光依旧深邃。他意识到,他们在这片胎海中的旅程,本身就是在为这片无限的“潜在性”提供一个关于“现实”的、活生生的参照系。每一次互动,无论结果如何,都在帮助这片混沌理解“形式”与“实质”、“可能”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它还在摸索,”忆轻声总结道,她的意识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些可能性碎片在模仿失败后如释重负的“欢愉”,“摸索如何与一个像我们这样……‘沉重’的存在相处。”
传承号,这艘承载着过去、现在与未来重重量的星船,在这片只有“可能”的轻盈之海中,本身就成了一个最奇特的现象,一个不断引发涟漪的、“现实”的锚点。
他们继续沉默地漂浮着,如同一个永恒的命题,等待着胎海提出它的下一个……问题,或者,下一次模仿。
这传奇,在成为认知界面的过程中,愈发深刻地理解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与边界。其未完待续的,是这场关于“存在”本身的、永无止境的对话与相互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