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56章 恶来铁拳碎高门,新日从此换旧天/

第56章 恶来铁拳碎高门,新日从此换旧天/(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夜过三更,晋阳的义灯仍亮。风从北原来,吹得法牌黑底上那几行白字更直,像一把把插进土地的短剑。城西鼓楼下,军更与铜漏换声,一滴一滴,像在数一座城的脉动。

陈宫伏案而坐,烛火不跃,他的眼里却有光——那是从并州一路生长出来的光:灯、牌、券、斩台、互济,像五根筋,把一州的骨肉牵起来。

“主公。”夜行校来报,声音低却稳,“长安诏书东传,言并券非礼,义灯非制,斩台非职;又有太原旧族联名,欲‘奉诏纠并’。”

“高门要动了。”陈宫把竹册合上,抬眼看窗外,“越是旧的,越怕亮光。谁领头?”

“太原郭氏、上党韩氏,附以河东两家。合甲仆三千,闭门屯粟,夜里有人撕牌、掀灯,言‘并州乱政’。”报者顿了顿,又道,“郭氏门下有客,号称得相国亲笔。”

“名来压法。”陈宫轻笑,笑意不温,但稳,“照章行‘三帖’:一请灯;二请牌;三请券。请其照灯对印、于牌下对理、凭券对账。三帖三次,至日出,仍拒,则行法。”

“诺。”夜行校退去。

他一退,张辽从影里出来,长揖:“宫,郭氏门阙高,门下养客勇悍。小心。”

“阙高?便在门口立一盏灯。”陈宫把笔往砚里一按,“灯照到哪儿,哪儿就是‘界’。越界者,斩。”

**

太原城外,郭氏祖居在一片低缓的台地之上,门阙高大,兽吻雕得牙齿毕露。门楣上“太原郭氏”的四字金漆被夜露打得发黑,仍自负光华。门外的照壁画着麒麟出云,墙脚却新堆了土囤,囤口盖着青毡,毡下是米,是救命的冬天。天未亮,门内灯火已烫,人声低,甲光隐。堂上坐着三五个身着绣衣的长者,面色或黄或白,眉间俱有怨色。

“并券简陋一纸,也敢压我旧礼?”主位上郭老翁捋须,冷笑,“司徒府远,晋阳近。我们不动,他们就以为我们怕;我们一动,他们便知高门还在。”他话落,一名门客递上一道白绫,“相国李某所书,禁并券、毁义灯,违者按假制诛。”郭氏重重一点头,“有此名在,天下莫不从。”

又有人道:“并州三帖到了。”他把三枚素木小牌递上,牌上:请照灯、请照牌、请照券,字刚劲如刀。郭氏把牌摔到案上:“笑话!灯照我郭氏?牌压我郭氏?券比我郭氏帐?关门,闭营,看他敢如何。”

城门并不开——却有一盏灯,在门槛边静静立起。牛角罩光,火芯像一粒金米。灯一亮,门内外都静了半息。郭氏家丁骂:“谁立的?”门外答:“并州法。”骂者举脚欲踢,踢不到,脚腕像被什么无形之物轻轻按住,麻了一下,便不敢再动。家臣们相视,怒火在瞳孔里乱滚。那盏灯不动,灯下早有法牌,黑白分明,四行字轻,却重。

第一帖入门未获应,第二帖贴在照壁,仍被人一把撕下。第三帖送至堂上,门客把帖抖进火盆,火焰咬上木片的一瞬,外头斩台边黑旗微颤——夜行校在看风。陈宫算到第三帖会毁,已令工械校在门外铺好软渡,令夜行校布好铃场,令法度校摆好竹册,令陷阵营把斩台置在阙阴。他不急杀人,他先“立界”。

“时辰到。”他看着铜漏最后一滴落下,起身,“告之:日出后,三问礼;问毕,不服,行法。”

**

日将出,东天微鱼肚白。吕布骑至郭氏门外,不持戟,玄披束风。他在斩台边立定,目光先落在那盏灯上——灯心安稳。他沉声:“三问礼。”

第一问:“郭氏守券乎?”竹册摊开,互济之路来往之券排作蛇阵,郭氏粮出多少、收多少,清清楚楚。郭老翁冷笑:“天下粮仓,姓郭,岂能与你小小‘并券’对帐?”

第二问:“郭氏守牌乎?”法牌四行,前日夜里有人撕,今日清晨有人踩,证据俱在,鞋底泥印与门内院石上残泥对成一线。堂中静,只有火盆里炭裂“噼”的一声,“名在”,心却虚。

第三问:“郭氏守灯乎?”灯立三更,门内三次出手,第一次欲覆,第二次欲踢,第三次欲偷换灯芯为腊。夜行校将“影灯芯”取出,白纱内牛油未干,腊油藏于袖。“越线三犯,越法三条。”陈宫收扇合掌,温声而坚,“礼问已毕,法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