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87章 残兵末路逢霸主,枪王一败失雄心/

第87章 残兵末路逢霸主,枪王一败失雄心/(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钩”不是钩枪,是钩人。他背着的戟尾微微一勾,勾住的不是张绣的枪尾,而是张绣手腕上一缕细不可见的“躁”。那缕“躁”不是他的,是城头、粥棚、鼓、封门、昨夜滚木的回声叠在一起,垫在他心底。吕布把那一缕“躁”轻轻一勾,勾出来,“挂”在空气里。张绣的手腕便在这一息里略略乱了一息。略略,只略略。

“如今。”吕布的戟终于亮了一寸锋。这一寸锋从下往上,一挑,一按,一盖。挑的是枪腰,按的是枪势,盖的是枪心。张绣眼前一花,枪梢被戟背压在草地上,草碎成一片细屑。吕布的戟锋只比他喉结低一寸,停住了。那一寸,是“度”。

风把两人的发梢吹乱了一些。张绣听见了城头一声很远很轻的“唉呀”,粥棚里小儿的哭声也小小地响了一声。那两种声像两个极小极小的石子,一左一右落在他的心里。他在这两声里,忽然知道自己为什么“败”:不是手,不是枪,是“心”。他的心此刻被太多眼睛拖着。那些眼睛里,不是仇,是“望”。望他赢,望他不输,望他像他们心里那个能与虎搏的人。他本该不理,可他终究是人。

“败在半寸。”张绣把枪收回,后退一步,抱拳,“承让。”

吕布也抱拳,戟锋落下,背回。“枪快。”他道,“心若定,再快三寸。”这不是嘲。张绣看他一眼,忽然笑了笑。笑极乎淡:“记教。”

两个字落地,城头与粥棚都静了一瞬——静得有些诡。张辽知道那是他该打的节,他打了三声短促的鼓,像给这场戏合起一个并不喧哗的幕。陈宫扇骨轻敲掌心:“镜子完了。”他朝张辽使了个眼色,“把‘镜子’收回去。”

张绣翻身上马,回身望城。贾诩站在楼上,风把他的袖角向后掀了一掀。他不笑,略一点头。那一点点头里有两层意:一是我的将不丢脸;一是对手不欺人。张绣心里松下一条紧绷的弦,却也在同时,心底某个一直坚信“枪即自我”的地方,碎了一道细缝。这道缝不是裂,是破皮,风一吹就疼。他知道,今日之败,不止在场上,它会在他今后的每一枪里,绕着他打圈,直到某一日被他填上,或被他承认。

午后,风转南。丹水边,一队负箭的陌生斥候探身过来,旗上一个小小的“鹰”字,花口收得很紧。张辽的探子从芦苇间一闪而没。傍晚他向陈宫复命:“鹰扬旗确见,估计三五日可达穰水渡。”陈宫把扇展开又合上,“霸主将至。”他说这句时,没有戏味。他瞥见粥棚旁几个新来投的乡兵把“角”“门”“鼓”三个字背得滚瓜烂熟,心里一松:幸好,今我们不靠“勇”在撑。

暮色上来,宛城的施粥人声比前日更盛。粥棚背后换皮的鼓晾在架上,胶汁被夜风吹出一层鳞片。匠人打了个喷嚏,骂一句:“邪门。”楼上,贾诩把白绢摊开一点,又收起。他看着张绣在暗里一遍一遍练枪。枪影一叠一叠,快,却不躁。他垂眼想了一刻,忽然对侯裨道:“明日粥再大些。告民:并州人不入城杀,城不出城掳。——再放出一句话:丞相旗将至。”

“军心之‘疑’,我用‘义’补;民心之‘惧’,我用‘望’安。”他顿了顿,目光往南野看去,“张将军——”他压低声,“你的枪,别急。等霸主来。”

张绣微微一怔,点头:“谨记。”

南野这边,夜风穿过“静堂”,把盆水上的叶吹得轻轻转了半圈,又归于不动。臧霸把那根刻着“静、藏、钩”的旗杆立得更深,木纹里隐隐又露出一点白。这一次不是字——是新刻的半笔,像要写个“时”。吕布把短匕在指间转了一转,没有刻下去。他对陈宫道:“再看两日。鹰扬旗入穰,则改戏。”

“改何戏?”陈宫挑眉。

“借势。”吕布语极淡,“借‘义’之势,借‘民’之势,借‘霸主’之势。张绣之枪,今日败在半寸,明日败在‘时’。我不急。”他抬手,指向宛城那一带沉沉火光,“毒士要补‘疑’,就让他尽补。补到满,方可一指散。”

陈宫笑起来:“有趣。”他想起最初的凤仪亭,那个一戟压群雄的男人,此刻站在粥棚与鼓之间,说着“借势”的话,背上的戟却又藏回去了一寸。他心里竟生出一点不合时宜的安静:这安静,叫“度”。

夜深,张辽在小鼓上试了一下新定的三声收,声不高,稳。高顺把陷阵营分为四伍,轮番休整,甲片在火光里发出极轻的一点一点的亮。巧营把谷里用过的绳、钩、锥一一擦过,收进箱。有人在箱盖上用炭写了个字:手。臧霸哈哈:“日后咱们开一营,叫‘手营’?”陈宫道:“‘巧’。”

“巧营已名。”吕布在旁边,忽然笑了一下,极淡,“再开一营,叫‘义’。”臧霸愣了愣,随即挠头笑:“听主公的。”

夜气更清。粥棚后,一两个初来投的少年在“静堂”里背“门、角、屋、巷、火”,声调拙而实。外头枯草“簌簌”,像有人在草间替他们把字一个一个拾起来,揣在怀里。

城里,张绣背着枪回到屋里,不点灯,站在窗下,把枪梢轻轻按在地板上。那一点“冷”从枪梢传到他手心,又从手心直抵心口。他想起吕布那句“心若定,再快三寸”。他不服,也不怒。他把枪反过来,闭上眼,缓缓地练了一个极慢极慢的“破影”,慢得像一只老龟在地上画圆。圆并不好,但他不着急。他知道,从今夜起,他的“快”,要从“慢”里生。

风从窗纸里穿过,带来城外那面灰旗上两个字的气味:侠与民。不远处,施粥的锅蓬蓬地冒了两下泡,又安静下去。贾诩在楼上看星,星被云遮着,他看不真,却不焦。他心里那根被高顺矛锋“轻轻”点过的线,冷,疼,却没有断。

天将破晓的那一瞬,丹水上飘来一缕极轻极长的号声,像从很远的北方吹来的风。张辽立起,朝水面行了一礼:“鹰扬将至。”陈宫合扇,侧头看吕布。吕布负戟,眼里那盏灯亮了又灭,像在等一阵更合适的风。他轻声:

“来吧。让霸主见见,什么叫‘不以力先,以序后;不以杀先,以义后’。”

赤兔低声一喷,鼻间白雾在夜色里卷作一团,像一朵慢慢收开的花。花心处,戟锋未出,剑气未鸣,只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从宛城到南野,从粥棚到鼓棚,从张绣的枪,从贾诩的扇,悄悄地在风里被拉紧。

线拉得正好——不紧,不松。像一张弓在手,手在等箭。

黎明前最黑的那一刻过去了。东方的天被一道极细极细的白划开,一寸,再一寸。城里、城外、南野、丹水,都在这道白里抖了一下,又稳住。并州军的旗在白里更像木纹里的字:静。藏。钩。——以及那半笔尚未下的“时”。

“时到,自知。”吕布道。声音很轻,轻到像一句只说给自己听的话。陈宫笑:“自知。”

风过,草合。白草坡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只有地上那一个被枪尖压出的圆,圆得极正,还留在那儿。它不会说话,替张绣记了一回败;它也不嘲讽,等着张绣下一次来,把它踩碎,或刻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