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造反退兵为白月光?那朕来当皇帝 > 第104章 朕要打造一个千年帝国!

第104章 朕要打造一个千年帝国!(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更关心的,是战后的安排与秩序的建立。

“传军法司。”李浩放下手里的捷报,朝身边太监沉声道。

很快

得到旨意的军法司郎中,捧着厚厚一叠立功人员名录,恭敬入殿。

这些名录,都详细记录从士兵到将领,在这次河州保卫战里的功绩与对应的赏罚。

李浩仔细翻阅着,不时询问几句这其中重要地方

对于林海峰稳守防线、裴云忠献策以及许思辰千里奔袭、屡立奇功的表现,他都给予了高度肯定。

阵亡将士的抚恤、受伤军卒的安置、立功人员的升迁赏赐,他都一一过目,并做出批示。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强军之本,军法司需严格依照此名录执行,让户部拨付银两下发到每一个士兵的手中,还有让军法司和户部、督察院、东厂、锦衣卫联合监督。”

李浩叮嘱后,神情森然严肃。

“以后凡是军中发饷,都照此律进行!”

“臣遵旨!”军法司郎中躬身领命。

他知道陛下对军队的重视,决不允许别人贪墨的事情发生。

处理完军功赏罚,李浩将目光投向了河州的未来。

几日后,数道重要的诏书从京城发出,飞向河州及朝廷各部。

行政改制,设立行省。

河州之地,北控大漠,西接羌戎,乃国家西北之藩屏。今战事已靖,当与民更始,宜改州为省,以便治理。兹改河州为陕西省,下辖各府县,依中原旧制,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理民政、刑名、军事等机构。”

这是李浩推行“军政分离”的重要一步。

将原本军事色彩浓厚的州改为行政体系的省,削弱地方军事长官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和文官治理。

任命原河州行军大总管林海峰,为陕西省行军大总管,总揽全省军事,负责清剿残敌,整顿边防。

此举既是对林海峰能力的肯定,也是利用其威望,稳定战后陕西局势。

诏令燕国公裴云忠卸任河州军务,即刻回京。

当然李浩的诏书里对其功绩大加褒奖,称其“老成谋国,功在社稷”,回京后“加太子太保衔,享国公禄,颐养天年”。

这明升暗降,实则是将其调离经营多年的根基之地,避免形成新的藩镇。

裴云忠是明白人,接到诏书后,并无怨言,反而上表谢恩,坦然准备交接回京。

同时,为安抚裴家,也为了在陕西留下熟悉当地情况的人。

李浩特意下旨,命裴云忠的幼子裴锋留在陕西,协助新到任的布政使、按察使等文官,推行新政,处理地方事务,并授其一个陕西省都指挥使司佥事的虚职,让其有机会历练。

此举既全了君臣之情,也埋下了未来在陕西军政体系中制衡的棋子。

吏部迅速遴选了一批干练的官员,由新任陕西布政使带队,浩浩荡荡前往陕西。

他们重新登记户籍、清丈土地、推行“士绅一体纳粮”的税制、设立各级衙门、恢复民生、兴修水利、鼓励耕织。

要将这片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土地,彻底纳入大唐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有些事情,就算引起别人的非议,李浩也要做。

这是为治理新生的大唐,也是为了将来大唐治理,建设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让全体臣民都习惯这一套治国规矩。

朝代更替,实质是新的治国理念替换,旧的治国理念。

而李浩现在就在这一片废墟上,尽可能为新生的大唐,设立一套能让他的大唐帝国运行上千年理念和规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