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产量不足(1 / 2)
而李浩之所以不发展枪管火器。
实在是,目前大唐军事技术,还未达到发展枪械火器的地步。
火器的发展,不是一两句话,轻松就做到的。
这里面需要许许多多的人才,无数熟练的工匠,首先光是封闭,不透气的枪管,就是一大难题。
更何况
大唐现在刚刚建立不久,百废待兴。
李浩要是把钱粮用来攀科技树,那才是步子大了,扯着淡。
再说现在南方还未统一,关外蛮族还未解决,西北党项只是元气大伤,还未彻底剿灭。
李浩参观完军械制造厂后,又来到水泥制造工厂。
戴着口罩的李浩,在十几名贴身侍卫的保护下,来到水泥工厂。
只见水泥厂的工人先把采集来的石灰石,在土窑里煅烧,成为生石灰,然后再配合煅烧,变成粉末的黏土粉混合,再配成其他材料,制作出可以混合沙石的土法水泥了。
虽然这些土法水泥李浩所在世界,用高科技制作纯度高的水泥,没法比。
可在这个时代,土法水泥的用途,却比这时代的任何建筑材料都要好。
如果配以砖石,浇筑一座座要塞。一定是那些挥舞着马刀,骑着马匹到处掳掠蛮族的噩梦。
李浩参观着水泥厂的制作工艺全部过程后,来到仓库望着用布袋封装,摆放在木架上的水泥,陷入沉思。
“目前水泥的产量如何?”李浩望着一旁的水泥厂厂长,沉声问道。
这水泥厂的厂长,是李浩从民间发掘的人才。
他家里以前是祖传的泥瓦匠,年纪不算大,却心思活络,善于搞创新。
水泥厂仓库内,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水泥。
李浩眼中,却是构筑未来大唐帝国根基的神奇材料。
“回禀陛下!”身为水泥厂的厂长,周石上前恭敬地躬身回答,他脸上还沾着些许灰渍,眼神却透着精明与实干,“目前咱们厂有大小土窑十五座,日夜不停工,每月能产水泥约莫一百吨左右。”
“一百吨?”李浩听到这个数量,顿时面上微微皱眉。
这水泥的产量,对于他心中的宏伟蓝图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李浩想了想,拍着身上的灰,目光锐利地看向周石:“这产量太少了,周厂长,朕需要更多的水泥,十倍,甚至百倍于现在的产量。”
周石闻言,顿时整个人面上露出一脸为难的模样。
“陛下,不是臣等不肯努力,而是人手、场地、还有这烧窑的燃料,都捉襟见肘啊!扩大生产,处处都需要钱粮和人手。”
“钱粮不是问题!”李浩闻言,却是大手一挥,语气斩钉截铁:“朕给你批条子,要钱,要粮,都去内帑和户部支取,要粮,人手不够,就去招工,流民、退伍伤兵,只要肯干活,朕就给他们活路,给他们工钱,场地不够,你看中这京郊哪块地,只要不是良田,朕划给你。”
周石被李浩如此豪迈的气度给吓着了。
只见他激动得脸色涨红,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如此信重,微臣必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臣竟然能在三个月内,将产量翻上一番。”
“翻一番还不够。”李浩俯身亲手将周石扶起,感慨道:“你的眼光要放长远,不仅要扩大现有土窑的规模,更要研究新的烧制方法,提高效率,朕知道这不容易,但你要记住,你手里握着的,是能让大唐江山永固,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材料,有什么困难,直接上书给朕,做好了,朕封你一个爵位。”
“爵位?”周石此时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微臣定不负陛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