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退伍军人老杨头(1 / 2)
不管王斯年在草原上,如何咆哮。
大唐的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李浩心里有太多的想法,太多事情要做。
有时候,李浩甚至恨不得自己有亿万分身,立马把大唐带入蒸汽时代。
他知道,自己这种思想格外的危险。
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时代一步,那就是怪物了。
古来多少帝王,都是急功近利,最后不仅王朝被覆灭,人死族灭。
所以李浩在朝政走上正轨后,带着一千禁卫军,巡视地方。
李浩打算给后世帝王立下规矩,每三年出巡一次,考察地方,熟悉民间情况。
就算被文官写书骂,也没事没打不了的。
李浩所在时代,那几个号称圣君的狗皇帝,动不动就下江南。
国家都被祸害成什么样,那些狗官还不是磕头说万岁爷神千古一帝。
不过现在李浩也不敢跑出多远,就在京城周围的县城,乡村转一转。
广袤的平原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相较于往年春耕时节的麻木与沉重,今年的田野间,每一个农人面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
只见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早就田埂和界碑分割标记的土地里,农夫们吆喝着健壮的耕牛,或者全家老小齐上阵,挥舞着锄头,将饱满的种子小心翼翼地埋入肥沃的土地。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踏实而期盼的笑容。
“老杨头,你家今年这地犁得深啊!”邻地正在锄地的汉子,直起腰擦着汗笑着正在耕地的老杨头。
从军中退伍的老杨头,虽然快五十了,可身体高大,浑身都充满了肌肉。
虽然他因为年龄,从唐军退伍。
可以因为丰厚的退伍费,在村里也算一个小财主。
又因为在行伍的关系,是他们草垣村的民兵队长。
“那可不,这可是咱自己的地,陛下信得过咱,把地交给咱种七十年,咱能不往好了伺候?你看看这底肥,可是按官府教的法子沤的,劲儿足着呢,就盼着秋天多打几石粮,除了交税,剩下的全是自家的。”
“是啊!”旁边一个妇人接口道,脸上满是感慨,“往年给东家种地,交完租子,剩下那点还不够糊口,谁有心思琢磨怎么让地多产粮,现在不一样了,多收一颗,都是咱自家娃的口粮!”
“听说这沤肥的法子,也是陛下亲自下旨让推广的?”
“那还有假?报纸上都登了!陛下是真龙天子,也是农神下凡哩!懂得真多!”
老杨头提到当今陛下,眼神里满是崇拜之色。
他回到村里,不仅多分到十亩地。
还用丰厚的退伍费,买了两头牛,和建了新的院子。
十里八乡的媒婆,纷纷上门说媒。
最后老杨头娶了三十多岁,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
这年头
因为多年的战乱和灾祸,民间出现许多带着孩子的寡妇。
所以官府为了给这些寡妇找到有人赡养,也提出赋税奖励。
只要符合道德,两情相悦,谁也不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