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唐律(2 / 2)
他们明白,当今的陛下是动真格的。
从此以后,大唐的官不好当了。
《大唐律》和《大唐历》的颁布,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一场军事胜利。
它标志着大唐这个新生帝国,终于从依靠军事征服和皇帝个人权威的阶段,开始向制度化、法治化的成熟政权迈进。
律法明确百姓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了社会秩序;历法则统一了时间计量,有利于农事和行政管理。
而其中关于严惩杀人、重典治吏的条款,更是如同两颗定盘星,稳定了社会基础,震慑了官僚体系。
消息随着驿马和《大唐报》的宣传,新的大唐律和关于农业生产的大唐历,迅速传遍各地。
李浩交代大唐皇家刊印局,把这两本书盈利三文钱的价格,刊印天下。
民间百姓拍手称快,尤其是杀人偿命和贪官亲属不得为官的条款,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与安全
而各地的官吏,则是人心惶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生怕触碰到那根新划下的、带着高压的红线。
燕国公府内,裴云忠捧着那份刊印精美的《大唐律》,仔细阅读着其中的条款,尤其是关于吏治的部分,他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冷气。
“陛下真是深谋远虑啊!”裴云忠放下手里的大唐律,满脸敬佩,喃喃自语起来。
这条律法,不仅是在治理国家,更是在为未来大唐发展,扫清潜在的障碍,打造一个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他更加庆幸裴家如今的选择,也更加坚定了要约束好族人,绝不触碰律法底线的决心。
不过孙女裴玉珠的纳妃圣旨,让他也觉得归顺大唐的决定,无比英明和正确。
“只是这陪嫁的彩礼,该怎么给啊!”裴云忠望着礼单上,皇帝陛下赐予的那些聘礼,顿时一脸为难起来。
他们裴家虽然在原本的河州之地,盘踞九十年。
可通过边贸赚的钱,大部分都被裴云忠用来养军了,家里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钱财。
更别提皇帝陛下,赐予给燕国公府那些宝物。
自古以来
女方的彩礼,都是给出阁女人带到夫家的私房钱。
而不像李浩所在时空,那些人只想索取,掏空的家底,而不是像这个时代,必须双方付出。
“父亲,这..........”裴永善望着内务府送来礼单,也是一脸为难。
虽然他们燕国公府也有一些钱,还有皇帝陛下赏赐几万田赋。
可久居京城,到处都要花钱。
现在皇帝陛下赏赐的聘礼越多,他们压力越大。
毕竟这事关皇家颜面,要是他们的彩礼太少,恐怕会丢了燕国公的脸面。
“国公爷,皇宫来了天使了。”正当他们两父子对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下人急忙跑过来禀告。
裴云忠父子闻言,纷纷走出书房,前来面见从宫里的来宣旨的太监。
等他们见过太监后,却满脸苦笑起来。
原来当今的皇帝陛下过来,说彩礼不用加倍送到皇宫,朕富有四海,不需要那些什么宝物。
并且还让人带来几大箱金银珠宝,让宸妃大婚那天,把这些东西送往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