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301章 银杏叶与逻辑电路:破冰的序曲

第301章 银杏叶与逻辑电路:破冰的序曲(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封瑶笑了笑,对林晓的直率和精准的理解报以好感:“卓远他只是习惯用最直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决问题。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我们不太一样。”

“不仅仅是效率问题,”林晓摇摇头,神情认真起来,“我觉得你们探索的是一种更深层的可能性——如何让高度理性的AI系统,去理解并适应人类情感、社交中固有的‘不完美’和‘不确定性’。这比单纯追求模型在标准测试集上的分数提升,意义要深远得多。我最近正好在看一些关于‘情感计算’和‘心理理论’(TheoryofMd)的文献,感觉里面很多概念和你们的研究方向有好多可以结合的点!比如,是否可以借鉴心理理论中关于意图推断的模型,来优化徐师兄那个‘非标准变量处理模块’对社交行为的预测准确性?或者……”

林晓滔滔不绝地讲起她的想法,语速很快,但逻辑清晰,眼神中闪烁着纯粹的研究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封瑶认真听着,心中微动。林晓的出现,像是一股清新的活水,不仅带来了来自心理学领域的新视角,更重要的是,她代表了一种来自实验室内部的、纯粹的认可与支持。这或许能逐渐稀释和改变因林浩宇副教授持续质疑而弥漫在团队中的那种微妙压力和观望气氛。

“你的想法很有启发性,林晓,”封瑶真诚地说,她注意到林晓带来的文献笔记条理清晰,“也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约上卓远一起详细讨论一下?他对于能提升模型性能的跨学科思路一直很感兴趣。”

“真的吗?太好了!谢谢学姐!”林晓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我这就去把思路再整理一下,准备好资料!”她说着,脚步轻快地转身离开,马尾辫在空中划出一道活力的弧线。

看着林晓欢快的背影,封瑶感到一种踏实的力量在心底慢慢滋生、汇聚。前世的她,在这个阶段常常感到孤军奋战,敏感于每一道质疑或不解的目光,步履维艰。而这一世,她不仅有了徐卓远这座以其独特方式守护着她、与她并肩前行的最坚固堡垒,似乎也开始吸引像林晓这样的、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改变的,不仅仅是她和徐卓远的个人命运轨迹,还有他们周围这个小小的、却可能孕育着未来种子的科研世界。

---

下午,徐卓远从医院返回实验室,无视了沿途几个研究员投来的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径直走向封瑶的工位。他的步伐频率与步幅与往常无异,但封瑶却在他靠近的瞬间,就从那种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存在感”变化中感知到了他的归来。

“交互完成。”他平静地陈述,如同汇报任务结果,随即递过一个黑色的金属U盘,“这是讨论中涉及的三篇关键参考文献的电子版,以及我根据本次交流内容实时更新的“非标准变量处理模块V2.1”架构草图与修改日志。节点‘徐明远’提供了三点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主要涉及模糊隶属度函数的边界条件优化,已整合入库,待后续仿真验证。”

他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平稳,措辞精确。但封瑶却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不同。他看向她的眼神,那惯常的、如同高精度扫描仪般纯粹分析性的目光里,似乎多了一丝极淡的……类似于“困惑”的停滞感?或者说,是某种基于新输入数据而产生的、正在后台深度处理、尚未得出明确结论的沉吟状态。

“讨论还顺利吗?”封瑶接过U盘,指尖感受到金属微凉的触感,轻声问道,引导他给出更主观的评估。

“从技术交流效率维度评估,本次交互效率高于历史平均值87.3%。信息交换密度提升显着。”徐卓远给出精确的量化评估,然后,他罕见地停顿了一下,像是在调用一个加载缓慢或正在处理复杂计算的模块,瞳孔的焦距有瞬间的失焦,“此外,在非核心技术交流间歇,他提及了一段……无法被我的核心记忆库验证的、关于‘银杏叶地图’的过往数据。描述细节具体,但触发我的记忆检索异常。”

封瑶的心轻轻一颤。她看着徐卓远微微蹙起的眉头,那是一种他面对无法立即解析的异常数据或逻辑悖论时的典型表情。她知道,那道由多年误解、沟通不畅和迥异的思维方式筑成的坚冰之墙,并非被猛烈的外力撞击,而是被父亲一句不经意间流露的、带着时光温度与柔软触感的往事,悄然蚀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他那以冰冷逻辑电路和精确算法构建的世界,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接触到了来自时光深处的、名为“回忆”的、充满模糊性与主观性的非标准变量。

“记忆,有时并不需要,也无法做到像实验数据那样完全精确的验证,”封瑶的声音温柔得像窗外拂过的秋风,带着安抚的力量,“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信号,一种指向性的提示,告诉我们某些连接、某些感觉,曾经真实地存在过,并在我们的生命轨迹中留下了痕迹,即使你暂时找不到存储它的原始‘硬盘地址’。”

徐卓远凝视着她,核心处理器高速运行,试图理解这句充满“非标准”特性、涉及主观体验与隐喻的话语。他无法完全解析其深层逻辑,但内部日志再次更新:

“日志更新:与节点‘徐明远’的交互产生预期外的非标准数据(疑似童年记忆片段,关联情感信号)。协同节点‘封瑶’对此类数据的解析方式(“情感信号”假说,“连接痕迹”理论),提供了新的、不同于纯逻辑验证的处理视角。建议:立即扩大对‘模糊记忆数据’及‘情感信号’类非标准变量的定义范畴与解析方法研究。关联长期任务“父辈交互逻辑深度解析”权重再次提升,并创建子任务“记忆与情感关联模型探索”。”

“明白了。”他最终说道,视线从封瑶的脸上移开,落在地桌角那杯还剩一半的、已经明显微凉的桂花乌龙茶上。他的思维似乎瞬间完成了一次跳跃性的关联。“基于此次交互获得的新认知,下一次的‘感官采样’活动,或许可以尝试调整茶水温度保持参数。建议使用保温容器,将饮用区间温度维持在55±3摄氏度,以确保味觉与嗅觉感官数据采集能在其化学特性最优区间进行,避免因温度衰减导致的变量失真。”

封瑶看着他明明在后台深度处理着关于父子关系、记忆谜题这样深刻而复杂的问题,前台却能瞬间切换到对茶水温度参数的精准关注和优化建议,不由得失笑。这种独特的、属于徐卓远的思维跳跃和表达方式,此刻在她眼中,充满了某种笨拙又极致可爱的真实感。

“好,下次我给你带保温杯。”她笑着应允,语气里带着纵容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温柔。

秋日夕阳的余晖透过实验室巨大的玻璃窗,以低角度斜射进来,将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在地面上安静地交织在一起。实验室里,服务器的运行嗡鸣、散热风扇的轻微呼啸与键盘清脆的敲击声依旧构成不变的背景音。但在那些由0和1构成的绝对理性的世界之下,情感的涟漪正以它们自己的方式,悄然扩散,无声地改变着某些核心代码的运行轨迹与优先级设置。

破冰之旅,已在理性的讨论与感性的微光中,悄然启程。前方,依旧是充满未知变量的复杂路径,但至少,导航算法已经收到了第一个关键的校正信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