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问计秦信(2 / 2)
姜惊鹊端起自己的酒碗喝了一口:“是亲事。我和于初尘的事,师父师母那边已经点头了。”
“好事啊!”秦信眼睛又亮了一下,旋即皱眉,“那你还愁眉苦脸什么?于知县和他夫人不是早就默许了吗?你担心青璃?”
“不是,青璃我能处理好,师父是点头了,但需要正式提亲、定亲。”姜惊鹊放下酒碗,“师母算是把话挑得不能再明了,问题是,这官家的提亲的规矩程序,我实在不太懂,不像咱们村里。是随便找个媒婆去成都走一趟?还是得请我阿爷亲自跑一趟成都府?”
“啪!”
秦信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你考虑的对,于大人是你座师,更是你未来的岳丈,这礼数、这规矩,半点都错不得、省不得!媒婆是要请,但那是走场面、传通婚书的,正常情形下,她没什么用!真正代表你姜家去提亲、去‘纳采’的人,必须得是你至亲长辈,分量要足!你阿爷是族里老尊长,又是里正,身份再合适不过!必须得他老人家亲自去成都一趟!”
他挪了挪马扎,凑近了些:“敏行,你是读书人,将来是要走官场的,这些关节更要清楚。大明官场上结亲,讲究的就是个体面周全。提亲分三步走。”
“哪三步?”
“先请媒人,这叫‘通言’,一般找当地有头脸的官媒或者与两家都相熟、有身份的妇人,把意思递过去。但这只是敲门砖。
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纳采’,必须由男方的父亲或者祖父,亲自携带通婚书和礼物,登女方的门,正式提出缔结婚姻的请求。这表示对女家的尊重,也表示你家的诚意和郑重。于大人官居五品,又是你师长,你父亲不在,只有你阿爷合适。”
秦信顿了顿,看姜惊鹊听得仔细,继续道:“第三步才是‘问名’,交换庚帖合八字,这些倒可以让媒人跑腿。所以,当务之急,你得赶紧回村跟你阿爷说明白,请他务必辛苦一趟,带上正式的婚书,备好‘纳采’之礼——雁是古礼,现在用活雁不易,可用木雕的雁或者鹅替代,再备些上好的绸缎布帛、茶酒点心,体面些就行。
然后,在成都请一位有身份的官媒或体面妇人,陪同你阿爷一起去成都府于宅提亲。这样,于情于理于礼,都挑不出错处。”
“通言与陪我阿爷提亲之人,可以是同一人么?”姜惊鹊不知为何,脑子里出现了六夫人的影子,就是杨廷和的六夫人。
“当然可以。”
接着姜惊鹊又有些犹豫,杨廷和跟王巡抚看起来是两派,自己明面上又是老王的人,包括于景安现在也跟他走的近。
自己若是请了六夫人,会不会让老王起疑心?
发现自己是个两面派?
他把这个顾虑跟秦信说了一遍,秦信苦笑:“没想到你玩的这么大,老子连你的影子都看不到了,按你说的,还真不行,你想给于姑娘体面的话,要不就请王夫人瞧瞧看?”
“这也是个办法啊!”
姜惊鹊觉得可以这么办,回去就去老王家拜访,见见王大娘。
随后姜惊鹊站起身来:“走了,你自己喝吧。”
秦信知道他这是急着回去找青璃了,于是鄙视之。
“小心青江寨主从暗处杀来,带着你大舅子一同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