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温和的整兵方略(2 / 2)
“在某看来,人一生都是自私的动物。尔等先祖浴血奋战,这才搏来了如今的基业,你们都不想它丢在自己手里。”
“更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有个保障...如此种种,都是人之常情,某呢,也都理解。”
“只是如今的卫所,具体是个什么模样,万指挥应当比某更清楚。不变肯定是不行的,只是求变的话,某不一定要和你们拼个你死我活。”
“就如某想尝试的,让世官流地任职,十年一换。世袭的官职、俸禄都在,亦能代代传承,但因在一地的时间不长,多占了田土也不好传承,或能减少些侵占之乱象,给兵卒们腾出一些喘息的空间。”
李斌的话,让万表陷入沉默。
与其他相对“安分”,就在原卫等着论资排辈,得以上位的世官同僚们不同。万表,很有野心,或者叫冲劲。
正德十四年己巳科武举第一、庚辰科武进士出身的万表,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如今卫所不正之风的受害者。
二选一的卫所晋升选拔,固然难度低到令人发指。可这候选者的推举?谁说了算?
或者说这卫所内,大家都是熟人,凭啥先推荐你这个小辈参加?
凭心而论,李斌得承认:卫所晋升中存在的论资排辈,无疑是一种有效化解内部矛盾的办法。
万表不喜欢,那就只能走武举,去和全国的精兵悍将竞争出位。
对这样一个敢于认清现实,敢于挑战自我的人而言,万表承认李斌的言语相对务实。
他不像自己见过的一些清军御史,或监察御史那般,上来就“喊打喊杀”。一定要追着他们卫所世官的贪腐不放,仿佛换掉了这一批人,清明就有了、卫所的战斗力也恢复了。
从小就在卫所长大的万表很清楚,只要当下的制度不变,你抓多少卫所官都是惘然。
而李斌刚刚提出的“流地任职”,让万表嗅到了一丝改变的可能。
只是...
“敢问道台,若是验证可行的话,这世官族地,你打算如何处置?”
“一切按规矩来,想卖的可以卖,不想卖的也可以留着。”
李斌非常无所谓地耸了耸肩:
“有些调整,不需要我们来做。当一世官之家,一直在外面轮转时,他在本地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
“到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机遇,让他们选择卖地。或许来自其他豪强的挤压;或许来自地租收入,都不足以维持其租子转运途中的消耗,得不偿失下发卖变现;也或许,他们在轮转各地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商机,从而变卖族地,以换取营商的本金...”
“种种可能都有,也或许,会玩平行置换的把戏?比如宁波卫万家,下一个十年流转到四川都司任职,而四川都司的那位去陕西,陕西那位去山东,山东那位来浙江。然后你们几位彼此交换地契,以达成人走地不变的默契,都说不定!”
“现在谈这些还为时尚早,咱们还是务实些得好。先做好眼前的事吧,你也知道,陛下突然给某身上加了不少担子。”
“到处都可能得罪人,这标营,换做是你,你敢用宁波本地的人吗?所以,这五个百户,我是一定要握在手里的。”
“这事,我代表都司答应了。陛下的旨意很明确,标营的百户,本就由道台说了算,能提前跟我都司知会一声,是全同僚之谊,我浙江都司不会在这种事上拎不清的。只是某很好奇,那刘烗是怎么回事?”
眼见李斌这位道台并不想继续聊他的整兵方略,万表也不强求。
最起码,经此一叙后,他大致也清楚了李斌的路数。只要确定眼前这人,不是什么愣头青,更没有追着地方卫所攀咬的想法,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李斌说不敢用宁波卫的人,万表也理解。
毕竟,不搞扩大化不等于会没动作,这其实是两个概念。
皇命已下,且旨意里对浙江都司非常不满的态度溢于言表。李斌这个“代理人”不搞扩大化就已经是很给他们浙江都司面子了,万表可不敢奢求李斌一点动作都没有。
都是在官场混的,人家给脸,你不能不要脸啊!
咋滴?真就所有人都得以你浙江都司的利益为先,都得按你们的想法来行事?
“刘指挥让我改变了很多,原先对你们卫所世官抱有的偏见。也提醒了我,这个世道,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他在标营,能时刻提醒我这一点。而且,有他在,你们也能更放心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