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书房私话,荀氏回信至颖阴(2 / 2)
荀彧被他一点,说道,“好似从此之后,颖儿也不骑马了。”
“嗯~~~”荀衍微微点头,“那日私学里,她马匹受惊,若非三郎出手相救,不论是坠马,抑或是被惊马拖行,后果都不堪设想。”
“三郎未娶,颍妹待字,虽说年齿尚小了些。”荀衍轻轻敲着桌案,“总归是要长大的。”
“张家虽非世族,却也是留侯后人。三郎更是才具非凡……”
“我此行前来,便是受了父亲之命,一则看看张家门风,二则探探三郎口风,三来嘛,为兄准备长留曲阳,明年与他同去高句丽,立一番战功。”
“小弟也愿往!”荀彧当即应声表态。君子六艺里便有射御之术,谁又想只做一名白面书生。
一旁的大侄子荀攸也跃跃欲试,他年纪比这两兄弟都大,却受限于辈分低,处事有些尴尬。
“莫急。你俩之事,需得慈明叔父首肯才行。”荀衍笑道,“另有一事,要说与你俩知晓。”
荀彧说道,“请兄长示下。”
“半年节后,三郎急急离去,去的乃是高密郑学。”荀衍缓缓说道,“康成公当世大儒,若非因杜公故吏出身,被禁锢家中,想必郑学之盛不在我荀氏之下。”
荀彧与荀攸两人齐齐点头。
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与李膺并称“李杜”,第二次党锢之祸时殉节自杀。
郑玄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陈球与马融,律令、诗文、经学、周礼、易经,无一不精,因杜密故吏的身份,被拘禁在高密家中十余年。
荀衍正色说道,“我荀家叔伯辈多有为党锢取义者。三郎是何身份,对我荀氏并不重要,他若是拜入郑学,我反倒要高看他一眼,敬重他三分。”
荀彧低声道,“若三郎果真是郑学门徒,倒也正合‘德不孤,必有邻’之训。”
“明日曲阳操演水军,咱们正好过去观瞻一番,便知他来年高句丽之行是否妥当。”荀衍点点头,“若他真能练就一支强军,想必慈明叔父也会同意你二人留下。”
他看向大侄子荀攸,“公达,若是能成行,届时咱们可要仰仗你的谋略。”
荀攸拱手,谦虚地说道,“休若叔父说笑了。”
“非是说笑。三郎当日与父亲相见时,便断言你乃谋主之才,你们也都在场。”荀衍摆摆手,“半年节时,何颙先生相面,也说过同样批语。公达莫要自谦,你之才学,在家中也是早有公论的。”
荀彧好奇问道,“那我呢,当真如他们所说,有王佐之才?”
荀衍点点头,却又有些疑惑,“三郎与何先生,都说你是王佐之才。可观今上……”
“兄长慎言!”荀彧急忙打断他大逆不道的话语,私下议论皇帝,脖子不知道够不够硬,“此事暂且不提。信既写好,咱们先回去吧。”
汉灵帝刘宏,在位期间可谓是杀得人头滚滚,即位之后诛杀外戚窦武,开启第二轮党锢之祸,受牵连而死的人多达六七百;因为自己不是汉桓帝之子,于是任由宦官王甫诬陷皇叔刘悝,杀了他全家百余人,除国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