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书房夜谈,荀氏叔侄说三郎(1 / 2)
“好。”张梁也站起身,替他洗净毛笔。
兄弟二人走出书房,夜风微凉,吹得人精神一震。
“三郎。”张角在院子中停下脚步,望向天上几颗闪烁的星星,“安思帕此人,你怎么看?”
张梁沉吟片刻,“心怀故国,志气可嘉。但年岁尚小,略显稚嫩,有一腔热血,却无实力相衬。”
张角轻轻点头,“我这几天,见过他家长辈再做计划。”
兄弟二人各自回房。
……
魏府客房里,安思帕也还没睡。
父亲已经答应了他,明天和荀氏子弟一起前往校场观摩曲阳军队操演;只是祖父却兴致缺缺,看来是多年的流亡生涯与佛系心态,已经将热血磨灭殆尽。
“见到曲阳军队,父亲想必能坚定复国信心。”安思帕心里想着,“只是不知道,张县令要如何才能答应为安家复国。”
“算了算了,这些事让父亲去考虑就是,我一个未及冠的束发童子,操心这些做什么。”
“可是,张公子不也和自己同岁,却能为随从报仇而练兵,还能带着区区两名随从,跨越千里,往返于冀州豫州……”
“自己还是不如他太多了,不过张公子乃是能神游太虚的人,不如他也是应有之事。”
带着满怀的思绪,安思绪辗转进入了睡梦,梦里他带着安息骑兵所向披靡,身后是军容整齐的曲阳步卒。
……
荀家暂住的别院里,荀爽与三位子侄正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水闲谈着来到曲阳的见闻。
“休若,你们下午在城中走动,有何感触?”
“叔父,曲阳城与咱们颖阴大不相同。”荀衍整理着措辞,“街道宽敞整洁,设有专人洒扫维持。城中还有便民车马,只需一文钱即可乘坐。先前三郎带去颖阴的那些稀奇物事,在城中几家商铺皆有售卖。”
“彧儿呢,有何见闻?”
荀彧拱手说道,“城中秩序井然,有人着新袍,也有人着旧衣。衣着虽旧,却少有补丁,行人皆神色从容、目光清亮,全无颖阴城中那般暮气沉沉之态,尽是生机勃勃之相。”
“嗯~~”荀爽点点头,“我听魏公提起,今年三月,冀州有疫,曲阳城更是收容了三万余病患,直至疫情结束,死亡人数不足三十。这曲阳官府与本地豪族,确实治理有方。”
他看向一直静坐的侄孙荀攸,“公达,你也说说。”
荀攸说道,“城中商铺林立,进出之人络绎不绝,可见城中百姓手有余钱,方能如此。县牙外有青藜与东观两家书社,书社之中人头攒动,足见此地文风之盛,不逊于我荀氏家学。”
荀衍笑着补充,“公达有所不知,这两家书社正是三郎所设。听闻钟元常与辛毗几人,明日便要前往书社与人切磋书法、术算。”
荀爽听他又提起张梁,不禁想起他那一番“庖厨之道”的说法,于是问道,“张三郎此人,你们究竟如何看?”
三人对视一眼,心知关键时刻到了!能否留在曲阳,全看荀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