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茶舍二楼,郑学荀氏初相见(2)(2 / 2)
荀衍扼腕叹息,“此举,何其不智!昔年武帝卖爵只为纾解边患,尚设‘武功爵’以限品阶。如今竟将各级要职明码标价,岂非自毁社稷根基?”
孙乾轻抚茶盏:“朝局之事,非我等所能谏言。想来衮衮诸公,必有其不得已的考量。”
“且看明年吧。”张梁信心满满地说道,“拿下高句丽,朝中想必也无人愿去那苦寒贫瘠之地任职。”
“我欲在高句丽设衙取士,录用公务人员--不论出身门第,唯才是用。通晓农事者授田曹,明律令者任法曹,擅术算者掌仓廪。”
荀攸忽然轻笑,“张公子这是要效仿秦制,以军功爵授田宅?不过将首功换作才具。”
“公达慧眼。”张梁蘸着茶水画了一个圈,“但在高句丽,还要添上一条--须得熟稔当地风土民情。汉胡杂处之地,既要推行王化,亦需入乡随俗。”
孙乾击节赞叹,“好个汉胡杂处,入乡随俗!三郎可是要以汉御胡,以胡治胡?”
张梁说道,“师兄明鉴,高句丽往北是扶余与沃沮,往西便是辽东、辽西两部鲜卑。若时机成熟,我愿以扶余二部为前驱,兵锋直指两部鲜卑。”
荀彧问道,“三郎既有此心,为何今日安公子相问时,你却又含糊其辞?”
“安思帕此人虽是汉生汉长,却始终心怀安息,”张梁笑道,“外邦之人,不可不防。”
“如此说来,三郎日间称鲜卑难以撼动,也是韬光养晦之辞?”
张梁点点头,“我曲阳有强弓硬弩,百步之内破鲜卑皮甲不在话下,只等明年高句丽一战而定,便着手准备鲜卑之事!”
荀衍一拍巴掌,“若真如此,算我一个!鲜卑连年南下寇边,边民血泪未干,正当教他们血债血偿!”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张梁冷冷地说道,“胡人既不明理,只识得刀斧,那我张梁,也有几分力气,也能让他们见识汉家锋芒。”
荀彧轻叹一声,“兵戈一起,不知又要添多少新坟?”
“莫非鲜卑南下时,我大汉子民就能幸免?”荀衍正色道,“落入胡骑之手,往往求死不得。”
“休若叔父,叔祖那边,还需你出力说服才行。”荀攸轻叩案几,“否则,总是我等有心,只怕也难以成行。”
荀衍闻言,面露难色--荀爽素来持重,朝廷多次征辟,他都避而不出,要说服他支持这等风险之举,绝非易事。若是父亲在,他反倒还有信心一些。
孙乾建议道,“荀兄若有难处,不妨先与我等参详。待面见令叔时,也好从容应对。”
荀衍默默点头,一人计短,三人计长,说不定群策群力,还真有办法。
几人凑到一起,孙乾担任起面试主官,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众人一起进行推演,直到暮鼓敲响,这才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