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程昱还乡,书生茶舍议朝堂(1 / 2)
翌日一早,张梁将信发出,命裴元绍往魏府给荀家送信鸽,又将二十枚金饼交与李孚,目送一行人出了东门往渤海郡而去。
打马来到县牙,程昱正从公房出来,两位兄长在身后相送。
“三郎来得正好。”张角说道,“快将程仪装车,先生今日便要启程回东阿。”
“程先生,令郎程武可要同行?”
“往返奔波,就让武儿留在曲阳,劳烦三郎多加照应。”
张宝吩咐道,“三郎,已抽调二十名义兵,你备五辆马车,直接去军营调用便是。”
“先生此去,是要举家迁来曲阳?”张梁问道。
“正是,东阿程家留之无益,此番回去将田产归还宗族公中,便举家来投,日后就仰望明府了。”
张角闻言,开怀大笑,“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又送程昱去,萋萋满别情,再归来时,日后便是钜鹿程昱了。
--分--?--隔--?--线--
下午,荀衍叔侄三ren来到茶舍二楼,眉宇间难掩喜色。
“令尊同意了?”张梁问道。
荀衍荀攸点头,唯独荀彧神色郁郁。
“荀兄弟为何闷闷不乐?”
“他啊……”荀衍笑道,“年未及冠,家父不许他去辽东,倒是我与公达,作为成丁,可以随军同行。”
荀彧蹙着眉头说道,“同是十五岁,为何三郎便可以领兵出征?”
你和我比什么,我没爹没娘,全得靠自己拼,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张梁心里暗道,却还是安慰着他,“伯父也是牵挂你安危。高句丽不过疥癣之疾,鲜卑才是心腹大患。”
“三郎所言极是,”荀衍笑道,“你先历练几年,待行过冠礼,父亲必不再阻拦。”
“几年,那可是五年。”荀彧一听,更抑郁了,“不待我及冠,明年高句丽就被平定了。”
荀衍向他使着眼色,荀彧会意,看向张梁,言辞恳切,“三郎,请你助我!”
“我怎么帮你?”
“你代我修书给家父,多为美言,再保我周全。有你作保,父亲定会应允!”
荀彧说得言之凿凿,张梁却不认为自己能在荀绲面前说上话。
“我与伯父不过也只相处数日,况且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岂敢轻许承诺?”
“你只管写信。”荀彧急急催促道,“我一人人微言轻,若是再加上兄长与公达从旁劝说……”
他走上前来,使出水磨工夫,旁边荀衍两人也在敲边鼓,三英都能战吕布了,张梁自然顶不住,取出纸笔就开始按荀彧的想法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