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但能得到我的人(2 / 2)
调试工作持续了两个小时,各项指標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人员详细向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讲解了操作方法,每一个步骤都演示了好几遍。
晚上六点,林涛一行人才离开电视台。
夜幕已经降临,街道上的路灯开始亮起。
车子行驶在回公司的路上,车窗外是熟悉的城市夜景。
第二天上午,林涛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喂,林董事长吗我是省电子研究院的陆院长。”
“陆院长,您好。”
“已经好多了,谢谢关心。”
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確实比前几天有精神。
“我打电话是想感谢您留下的那个技术方案,我们按照您的设计製作了样机,效果非常好。”
林涛有些意外,他没想到那张纸条真的起了作用。
“那就好,能够帮到你们我很高兴。”
“林同志,我想当面向您表示感谢,不知道您今天有时间吗我想请您到研究院来一趟。”
林涛犹豫了一下。
经过昨天和赵副领导的谈话,他对研究院那边的邀请变得格外谨慎。
但出於礼貌,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中午时分,林涛再次来到省电子研究院。
这次的接待规格明显提高了,陆院长亲自在门口迎接,身边还跟著几个主要的工程师c
“林同志,真是太感谢了。”
陆院长握著林涛的手,语气异常诚恳。
“您的方案解决了我们两个多月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走进实验楼,林涛能感受到周围人看他的眼神发生了明显变化。
之前那种轻蔑和排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敬佩和好奇。
实验室里,那台按照林涛方案製作的新设备正在运行。
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平滑而稳定,与之前锯齿状的波形形成鲜明对比。
“您看,现在的信號失真度已经降到了千分之三以下。”
张工站在设备旁边,脸上满是兴奋的表情。
“这个指標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平。”
林涛仔细观察著设备的运行状况,心里暗自满意。
红星系统的分析確实准確,这套方案完美解决了他们遇到的技术难题。
“林同志,您能告诉我们这个方案的理论基础吗”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怯生生的问道。
林涛简单解释了调製器的基本原理,以及过採样技术在信號处理中的应用。
这些內容对於那个年代的技术人员来说確实比较超前,但他儘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说明。
实验室里的討论变得热烈起来,工程师们围著林涛提出各种技术问题。
这种学术交流的氛围让人感到轻鬆和愉快。
下午三点,陆院长將林涛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烟雾繚绕,墙上掛著几张技术图表和一幅毛主席像。
“林同志,我有个不情之请,还希望你能答应。”
陆院长说的很真诚,现在的研究成果仅仅是在实验室的环境中取得的成功。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环境等等因素,肯定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陆院长才会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