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345章 温存与警兆

第345章 温存与警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吕布眉头微动,拿起简牍展开。上面详细记录了孙策起兵攻打江夏黄祖的初期进展:孙策兵锋甚锐,已连破数处江夏外围据点,水陆并进,直逼夏口。黄祖收缩兵力,依托城防和水寨固守,并向襄阳刘表求援。刘表已派遣援军东进。

情报很客观,只是陈述事实。但吕布的目光在“孙策亲临前线,每战必先登陷阵”这一行字上停留了许久。

历史的尘埃仿佛在这一刻被吹开,露出了客刺杀身亡的“小霸王”的形象,与他脑海中孙策纵马驰骋、所向披靡的身影重叠在一起。

“轻率,刚烈,不知防备……”他低声自语,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坚硬的紫檀木案几。那个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性格缺陷而轻易折损了性命的天骄,其命运的巨大浪费,让熟知后事的吕布感到一种荒谬和惋惜。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吕布他太了解这种性格的致命之处了。孙策就像一柄出鞘的快刀,锋芒毕露,所向披靡,却也最易在无人注意的角落被崩断、被锈蚀、被暗藏的阴手折断!

他猛地起身,走到悬挂着巨大舆图的墙壁前,目光在江东与荆州之间逡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将他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显得格外凝重。

“孙策若死…”吕布开口,声音沉冷,带着一丝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复杂意味,“其弟孙权,年不过十五六,却绝非池中之物!”侍立一旁的贾诩抬起眼,目光中带着探寻。吕布的手指重重按在代表建业(秣陵)的点上,“此子…与其兄,判若云泥。”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书房内回荡:“孙策如烈阳,炽热耀目,横扫千军如卷席,凭的是一腔锐气,万夫不当之勇。与之争锋,如刀剑相搏,胜败皆在电光火石间,痛快却也凶险万分。”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而孙权…则如深水寒潭!他或许没有孙策冲锋陷阵的悍勇,却极善隐忍藏锋。其心思深沉,长于制衡权术,懂得借势、分化、以柔克刚。若孙策骤亡,而让此子顺利接手江东,整合那帮面和心不和的世家大族…”

吕布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贾诩:“他将不再是快刀,而是一条潜伏水下的鳄鱼!彼时再想图谋江东,绝非如对孙策般可寻其破绽一击致命,而必将陷入旷日持久、耗心费力的拉锯泥潭!其难缠程度,十倍于今日之孙策!”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书房角落铜壶滴漏规律的滴水声。贾诩捻须沉吟,显然这番超越当下时局的前瞻性评价,点醒了他对江东未来更深层次的隐患的思考。

“所以,”吕布斩钉截铁,定下策略,“孙策这柄快刀,现在还不能折!他活着,在荆州方向替我们牵扯刘表精力,其后方不稳的江东,也比一个被孙权整合后的铁桶要好对付得多!至于那深水里的鳄鱼…等他真正浮出水面,再想法子剁了他的爪子!”

贾诩微微颔首:“主公深谋远虑,诩佩服。既然如此,或可对孙伯符稍作提醒?毕竟,他若因小挫而折戟,于我方大局不利。”

“嗯。”吕布走回案几后坐下,取过一张空白的帛书,提起笔,略一思索,便开始口述。一旁的书记官连忙准备好笔墨记录。

这封信,吕布斟酌着语气。他并非孙策的臣属,甚至某种程度上,孙策的崛起离不开他早期的资助和后续的政治支持。他们是盟友,是平等的合作者,甚至吕布自认是更早的“投资者”。因此,信中的口吻不能是居高临下的教训,也不能是卑微的恳求,而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些许“兄长”式关切的提醒。

信的开头,他先以平淡的口吻提及并州战事已定,袁绍受挫,算是展示肌肉,表明己方形势大好,有提醒孙策彼此实力对比之意。接着,自然过渡到江东战事,对孙策的兵锋之锐表示赞赏。

然后,才是信的核心内容:

“然,闻伯符每战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勇则勇矣,然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江夏之地,非仅黄祖一莽夫耳,荆襄世族,盘根错节,多养死士,惯行阴诡之事。凡行猎、巡营、微服探察,务必慎之又慎,亲卫不可片刻离身,饮食起居需经心腹严密查验。古语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伯符乃江东柱石,一身系六郡安危,万望以大局为重,勿因一时意气,轻身涉险,致令亲者痛,仇者快。勿使‘匹夫之怒,血溅五步’之憾,见于今日。”

他没有直接说“你会被刺杀”,而是将道理摆在台面上:你的敌人不只有明面上的军队,还有暗处的冷箭;你的性命不只属于你自己,更关系到整个江东集团的存续。最后那句“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言辞可谓犀利,但也正因为是基于事实和利益的直言,反而显得坦诚。

口述完毕,吕布对书记官道:“就这样,用印,以我的名义,快马送往江东孙伯符处。”

“是。”书记官领命,捧着帛书退下。

贾诩在一旁静静听着,此时方才开口:“主公此信,情理兼备,孙伯符若能听进一二,于他,于江东,于我方,皆有利。”

吕布靠回椅背,揉了揉眉心:“听不听,在他。我等已尽盟友之谊,问心无愧便是。”他话虽如此,但眼神深处,依旧藏着一丝对历史惯性的隐忧。孙策那如烈火般的性格,能否被这一封远方的书信稍稍降温?他不得而知。

但眼下,他能做的,也仅止于此了。未来的波涛,还需一步步去应对。至少此刻,他刚刚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处理完一桩紧要事务,可以暂时喘一口气,等待下一阵风的到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