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江夏的暗流(1 / 2)
夏口,江夏郡的咽喉之地。
长江在此处水面开阔,水流却因地形而变得湍急复杂。北岸,依山傍水而建的夏口城巍然矗立,城头上荆州军的旗帜在江风中猎猎作响。城外的水寨连绵数里,高大的楼船、灵活的走舸、蒙冲斗舰鳞次栉比,桅杆如林,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然而,这看似严整的防御体系内部,却并非铁板一块。
中军大帐内,江夏太守黄祖正烦躁地踱着步子。他年约五旬,身材粗壮,面色因常年镇守江边而显得黝黑粗糙,此刻眉头紧锁,眼神中混杂着对城外江东军的愤怒,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孙策小儿,欺人太甚!”他猛地停下脚步,一拳捶在案几上,震得上面的令箭筒晃了晃。“仗着几分勇力,就敢视我江夏如无物!”
帐下将领们屏息凝神,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触他的霉头。孙策的兵锋之锐,这几日他们都已经领教过了,几次前哨接触,荆州军都吃了不小的亏,若非依靠坚固的水寨和城防,恐怕早已被其突破。
这时,一员身形矫健、面容精悍的年轻将领出列,抱拳道:“太守,孙策军连胜,其势正骄。末将观察其水寨布局,发现其先锋舰队过于突前,与中军主力略有脱节。今夜若派一支敢死锐卒,乘快船借夜色与水流突袭其先锋,纵不能尽毁其船,也能焚毁部分,挫其锐气,或可打乱其进攻节奏!”
发言之人,正是甘宁,甘兴霸。
他话音落下,帐内却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寂静。几位资历较老的将领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神色间颇有些不以为然。甘宁勇力过人,他们承认,但其出身……终究是上不得台面。
黄祖抬起眼皮,瞥了甘宁一眼,鼻腔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他确实需要敢战之士,但让一个“锦帆贼”出身的人来主导如此关键的战术,他内心是排斥的。在他看来,甘宁这等草莽出身之人,或许有些匹夫之勇,但缺乏大局观,行事难免带着匪气,不堪大用。
“兴霸勇气可嘉。”黄祖的语气不咸不淡,带着明显的敷衍,“然,孙策狡诈,焉知这不是诱敌之计?我军新挫,当以稳守为上,依托城寨消耗敌军,待襄阳援军抵达,再行反击不迟。”
他直接否决了甘宁的提议,甚至没有深入讨论其可行性。
甘宁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抱拳的手臂僵在半空,片刻后,才缓缓放下,沉默地退回队列之中。他能感受到周围投来的那些目光,有漠然,有轻蔑,也有几分幸灾乐祸。一股郁愤之气在他胸中翻腾,却无处发泄。
站在他身旁的好友、都督苏飞,暗中轻轻拉了一下他的甲胄下摆,递过一个安抚的眼神。
议事在一种沉闷的气氛中结束。黄祖再次强调了固守待援的方针,随后挥手让众将退下。
甘宁一言不发,大步走出中军帐,冰冷的甲叶随着他急促的步伐哗哗作响。他没有回自己的营帐,而是径直走上了面向长江的一段城墙。江风扑面,带着湿漉漉的水汽,却吹不散他心头的块垒。
望着城外江东军连绵的营寨和如云的舰船,尤其是那面格外醒目的“孙”字大纛,甘宁的拳头紧紧握起,指节发白。他空有一身本事,满腔韬略,却因这该死的出身,在这黄祖麾下处处受制,不得伸展!想他当年在巴郡,锦帆所指,纵横长江,何等快意!如今投身行伍,本想搏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却落得如此境地!
“兴霸。”苏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走到甘宁身边,与他并肩而立,望着同样的江景,叹了口气,“黄太守……性子便是如此,看重门第出身。你且忍耐些,总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