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家书与孕事(2 / 2)
处理完这些,他起身走到窗边,望向府邸的另一侧。那里是临时划拨给蔡琰处理内政的官署,灯火依旧通明。他能想象到,那个清瘦的身影此刻定然埋首于成堆的简牍之中,与那些老奸巨猾的南阳籍小吏周旋,推行着那些触犯他们固有利益的新政。
南阳官署内,油灯的光芒将蔡琰的身影拉得细长。
她面前坐着几位南阳本地的户曹、田曹小吏,个个面带难色。
“蔡…蔡大家,”一个年老的吏员搓着手,语气恭敬却带着推诿,“非是下官等不尽心,实在是这南阳的田亩簿册,历经战乱,多有散佚损毁。各家各族自有计数,与官府的存档…时常对不上。若要重新清丈,工程浩大,且…且恐引起地方不安啊。”
另一人接口道:“是啊,大家。那些世家庄园,多有隐匿田产、荫庇人口的情况,乃是积年陋规。骤然强力清查,只怕…只怕会激起变故,于将军稳定南阳之大计不利。”
蔡琰安静地听着,并不打断。待他们说完,她才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几人。她没有动怒,也没有引经据典地驳斥,只是拿起手边几卷她近日抽查核验过的、明显存在问题的简册。
“李户曹,”她指向其中一处数据,“据载,樊亭乡有上田五百顷,征粮若干。可我查阅去岁该乡的沟渠修缮记录,动用民夫、耗费粮秣,远超五百顷田地所能供养的丁口之数。此作何解?”
那李户曹脸色微微一变。
蔡琰又转向另一人:“王田曹,北麓那一片山林,簿册记为下等旱地百顷,赋税极低。可我观其地势土壤,以及周边村落樵采狩猎所获,绝非贫瘠之地。莫非,是簿册登记有误?”
她语气依旧平和,但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戳在要害上,直指数据之间的矛盾与不合理之处。她并非空谈道理,而是用他们自己经手的数据和记录,来质疑他们口中的“积年陋规”。
几个小吏额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位来自长安、看似柔弱的女子,竟在短短时间内,将纷乱的卷宗看得如此透彻!
“诸位皆是南阳本地贤才,熟悉地方情弊。”蔡琰放下简册,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将军欲在南阳推行仁政,废除苛捐,引入盐皂之利,意在普惠百姓,亦不乏诸位之功。然,若田亩不清,户籍不明,赋税何谈公平?新政又如何落到实处?届时,受损的不仅是将军威信,更是南阳长远之利,以及…诸位的前程。”
她顿了顿,给了他们一点消化的时间,然后才缓缓道:“清丈田亩,整理户籍,非为与地方为难,实为奠定长治久安之基。琰初来乍到,诸多事务,还需倚仗诸位协力。若有难处,可直言相告,共商解决之道。但若阳奉阴违,试图以旧规搪塞……”
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端起旁边已经微凉的茶水,轻轻啜了一口。
无声的压力,比任何厉声斥责都更令人窒息。几位小吏面面相觑,最终,那李户曹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大家明察秋毫,下官…下官等知错了。这便回去,重新核对簿册,定给大家一个清楚的交代!”
“有劳了。”蔡琰微微颔首。
看着几人退出去的、略显仓促的背影,蔡琰才轻轻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内政的战场,不见刀光,却同样步步惊心。她望向行辕书房那边依旧亮着的灯火,知道那个赋予她重任的男人,也未曾安寝。
乱世之中,无人可以真正懈怠。无论是沙场征伐的铁血将领,还是在这案牍之间劳心费神的内政主持者,都在为同一个看不见的未来,竭尽全力。而连接他们的,除了共同的利益,或许还有那一点点在乱世中显得格外珍贵的、无声的信任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