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389章 邺城的流言

第389章 邺城的流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河北,邺城。

初冬的寒风卷过宽阔的街道,吹动着行色匆匆的路人的衣袂。表面上看,这座河北的心脏依旧繁华,市集喧闹,车马往来。但若细察,便能从一些细微处感受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凝滞——粮价似乎比往年同期高了半成,一些来自南边或西边的精巧货物在市面上悄然减少,巡城的兵士盘查过往商旅的眼神,也比以往更加锐利。

在这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几滴来自许都的“毒液”,正通过精心选择的渠道,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来。

流言,如同冬日里最刁钻的冷风,不需要狂风大作,只需在关键的缝隙里钻入,便能让人从骨头缝里感到寒意。

它没有铺天盖地,没有指向明确得如同檄文。它只在最“合适”的圈子里,以最“可信”的方式悄然传播。

在几位与青州有商贸往来、且对袁谭公子颇有好感的河北中层将领私下小酌时,会有人压低声音,带着几分不平说道:

“听闻上次大战,显思公子(袁谭字)在青州筹措粮草,可是尽了全力的,甚至动用了自己的府库贴补。可到头来,功劳没见着多少,这损耗的窟窿,倒像是要算在青州头上了?唉,远离中枢,就是吃亏啊。审配、逢纪那些人,眼里只有显甫公子,何曾体谅过显思公子的难处?”

在一些清流文士、或是倾向于遵循“立长”古制的官员聚会中,会有人借着酒意,看似无意地感慨:

“显甫公子(袁尚字)自然是聪慧过人,常伴主公左右,孝心可嘉。只是……这军国大事,终究还需历练啊。听闻前几日议事,审别驾又提议将部分并州防务的压力转由青州分担,郭公则(郭图字)据理力争,才勉强挡住。这……显思公子刚经历大战,又要应对曹操可能的威胁,怕是力有不逮吧?莫非邺城这边,真觉得青州是取之不尽的仓廪不成?长此以往,只怕寒了前线将士的心。”

这些话语,没有一句直接指责袁绍,甚至语气中还带着对袁谭处境的理解和同情。它们巧妙地将几个关键信息点植入人心:

其一,袁谭有功(筹措粮草),且付出了额外代价(动用私库)。

其二,袁谭受到了不公对待(功劳被忽视,战后还要承担更多),并将这种不公明确指向了审配、逢纪等袁尚派系。

其三,凸显了郭图作为袁谭谋士,在邺城中枢为维护青州利益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阻力。

其四,将并州防务压力与青州挂钩,隐晦地挑动地域矛盾和资源分配不公的敏感神经。

这些流言,如同淬了慢性毒药的细针,精准地刺入了河北肌体中最脆弱的经络——继承人之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地域与派系矛盾。

它们首先在袁谭留在邺城的少数几个心腹,以及一些原本就对审配、逢纪等人专权不满的官员中间引起了共鸣和愤慨。消息通过秘密渠道,很快传回了青州。

临淄,袁谭府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