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黑风峪的陷阱(1 / 2)
凛冬的朔风如同无数冰冷的鞭子,在黑风峪两侧陡峭、裸露的山脊间疯狂抽打、呼啸,卷起地面冻结的积雪颗粒,砸在岩石和枯枝上,发出沙沙的脆响。整个峪谷笼罩在一片肃杀的寒意之中。峪内地势险峻逼仄,一条因冬季而显得格外泥泞难行的道路蜿蜒穿行,两侧是坡度陡急、覆满枯槁灌木与乱石的坡地,以及一片片在风中呜咽的光秃林地,确是一处精心挑选的、近乎完美的伏击绝地。
此刻,峪谷深处,一座明显经过仓促加固、却难掩其临时性质的营寨孤零零地矗立着。寨墙上稀稀拉拉地插着一些袁军旗帜,在寒风中无力地飘动,巡哨士卒的身影稀疏,走动间也带着几分懒散,与“重兵把守重要粮草”应有的严密警戒相去甚远。然而,在这看似松懈的表象之下,真正的杀机潜藏在峪口之外,以及两侧山脊的背风处。无数身披粗糙白色麻布伪装的身影,如同蛰伏的雪狼,一动不动地蜷伏在冰雪与枯草之中,几乎与苍茫的山地融为一体。他们口中紧衔枚,战马颈下的铃铛早已摘下,唯有因刺骨严寒而无法完全抑制的、极其轻微的跺脚声,以及兵器与冰冷甲片偶尔接触时发出的细微金属摩擦声,才隐隐暗示着这片死寂之地所蕴含的、一触即发的毁灭性能量。
主将高览,顶盔贯甲,外罩一件不起眼的白色斗篷,藏身于一处能俯瞰大半个峪谷的巨岩之后,目光如同冰封的湖面,冷静而锐利地扫视着峪内那座作为诱饵的营寨,以及前方那条在月光下泛着惨白微光的、空寂无人的道路。他接到的,是来自邺城的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让胆敢前来袭扰的曹军精锐,葬身于此,有来无回。审配与郭图的谋划清晰而毒辣:充分利用许攸叛逃后必然泄露情报这一点,精心营造出黑风峪囤积重要粮草,且因内部倾轧导致防守“外强中干”的致命假象,引诱急缺粮草、又急于让许攸立功站稳脚跟的曹操,派出其赖以成名的精锐前来劫粮,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合围歼灭。
“将军,弟兄们在这冰天雪地里已经潜伏快一整天了,再待下去,怕是没等来曹军,自己就先冻成冰坨子了。曹操……他真的会来吗?”身旁的副将搓着几乎失去知觉的双手,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焦虑问道。
高览面无表情,呵出的白气在胡须上瞬间凝结成霜,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不容置疑:“他会来的。曹操军中缺粮,许攸新投,亟需一场大功来证明其价值,巩固其地位。如此‘天赐良机’,送到他们嘴边,以曹操之贪狠与许攸之急切,绝无放过之理。传令下去,让所有弟兄务必忍耐,保持绝对静默!谁敢擅自行动,暴露我军埋伏,以致功亏一篑者,立斩不赦!”
“诺!”副将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悄然退下传令。
……
与此同时,远在鄄城的司空府内,气氛同样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关于是否依据许攸情报,出兵奔袭黑风峪的争论,已经在核心谋士与将领之间激烈持续了整整一日。许攸力主速战速决,言辞愈发激烈,几乎是指责曹操优柔寡断,坐视破敌良机流失,其傲然之态,引得诸将侧目。而荀彧、程昱则始终持重,反复强调此中风险,认为极有可能是袁绍与审配等人设下的毒辣圈套,意图诱使我军精锐入彀。
曹操背对着争执的众人,久久伫立在巨大的河北舆图前,他的手指反复在黑风峪那个小小的标记上重重按压、摩挲,仿佛要从中抠出真相。内心的天平在巨大的诱惑与深刻的警惕之间剧烈摇摆,几乎要将他撕裂。许攸提供的情报细节翔实,与他派出的精锐斥候冒死传回的信息高度吻合,那批“粮草”的诱惑,对于目前军需紧张的曹军而言,实在太过诱人。若能成功劫取甚至焚毁,不仅能极大缓解自身压力,更能沉重打击袁绍的战争潜力与军心士气。但是……那万一呢?万一这所有的一切,从许攸的投奔到黑风峪的情报,都是审配、郭图那些老对手精心编织的一个巨大陷阱呢?这个念头如同鬼魅,在他脑中盘旋不去。
他猛地转过身,目光如两道冰冷的闪电,骤然射向一脸笃定的许攸,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子远,你确信无疑,黑风峪守将韩莒子,因其出身与显思(袁谭)公子过从甚密,故而备受邺城猜忌排挤,其部下亦因此军心涣散,士气低迷?”
许攸昂首挺胸,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千真万确!此事在邺城早已非秘辛!韩莒子素来与审配不睦,此次被刻意安排守卫这看似紧要、实则首当其冲的前沿粮寨,分明就是借刀杀人之计,意图借明公之手除之!其麾下将士对此心知肚明,怨气积郁已久,军心早已不稳!我军若以精锐突至,施以猛攻,其军必顷刻瓦解,一触即溃!”
曹操的目光又转向面色凝重的程昱:“仲德,若以我军最精锐之部,轻装简从,疾行奔袭,一夜之间,可能完成往返,达成破袭之效?”
程昱沉吟片刻,谨慎回答道:“若……若黑风峪守军确实如子远先生所言,军心涣散,防备松懈,以虎豹骑之迅捷机动为策应,配合精选之善战步卒担任主攻,趁夜奔袭,破寨焚粮,事成后迅速脱离,确有六七成把握。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峪内及周边,没有埋伏着我军尚未探知的袁绍主力。”他最后一句补充,如同冰水,再次浇熄了曹操心中刚刚燃起的冒险之火。
曹操深吸一口冰冷彻骨的空气,仿佛要将所有的犹豫与风险都吸入肺中碾碎,最终,他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也极其符合他性格的决断。
“子远之策,剖析入理,确为眼下破局之良机,不容轻易错失。”他看向许攸,语气缓慢而沉重,“然,兵者,诡道也。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袁本初及其谋士,亦非庸碌之辈,不得不防其狗急跳墙,行此险恶诱敌之策。”
他大步走回主案之前,目光扫过帐下诸将,开始下达命令,声音沉稳而有力:“着令曹纯,即刻点齐虎豹骑一千五百骑,另配属善于山地奔袭之精锐步卒两千人,饱食之后,入夜即出发,轻装疾进,目标——黑风峪!若敌寨守备果真松懈,步卒负责主攻破寨焚粮,虎豹骑则于外围游弋警戒,负责截杀溃兵、阻击可能之小股援军,并掩护步卒撤离!切记,焚粮即为大功,不得贪功恋战,事成之后,立刻按预定路线撤退!”
他首先点派了麾下最信任、也最精锐的骑兵统帅,任务明确,主次分明,骑兵不再用于强攻坚寨,而是发挥其机动优势。
许攸脸上刚闪过一丝计策被采纳的得色,却听曹操语气一转,继续下令,声音更加冷峻:“另,着于禁、乐进二将,各率本部五千兵马,提前出发,借助夜色掩护,分别潜行至黑风峪东西两侧二十里外之预设地点,依托地形隐蔽待命!若曹纯部遇伏,则立刻从两翼发起迅猛夹击,不惜代价,接应其突围!若曹纯部进展顺利,未见埋伏,则你二部按兵不动,严密监视邺城方向,以为战略疑兵,震慑袁绍,使其不敢轻易派出大队援军!”
这是一招典型的曹操式用兵,稳中带险,险中求稳。他以一支精锐的偏师作为试探的矛头,而将两支实力雄厚的主力隐藏其后,作为接应的坚盾与震慑的底牌。既没有全盘否定许攸带来的“机遇”,也没有完全信任这机遇背后可能隐藏的致命陷阱,试图将未知的风险控制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许攸张了张嘴,似乎想对这番“保守”的布置提出异议,但看到曹操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化作一声带着不满的冷哼。在他看来,曹操此举,依旧是信不过他,缺乏孤注一掷的魄力与对他情报的绝对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