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南阳新客(1 / 2)
汉水在破晓的晨光中苏醒,河面漾开层层金鳞。南岸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渐显露,五条饱经风浪的艨艟快船,如同潜行已久的疲惫巨兽,小心翼翼地驶入一处芦苇密布、人迹罕至的河湾。船身上布满了长途逆流航行留下的深深水渍与摩擦痕迹,原本坚韧的船帆也因风餐露宿而显得破损不堪,无声诉说着这一路的风险与艰辛。
甘宁第一个纵身跃下船头,双脚踏上南阳湿润的泥土,长时间水上颠簸带来的虚浮感让他身形微晃,随即被他强悍的腰腹力量稳住。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肺叶充盈着此地特有的、混合了清冷水汽与肥沃泥土的气息,这与长江沿岸那带着硝烟与潮湿的沉闷空气截然不同。他锐利的目光迅速扫视四周,但见芦苇如海,远处丘陵起伏,天地间一片静谧,不见炊烟人迹。
“头儿,这就算到了?”几名心腹老兄弟紧随其后跳下船,个个如同警觉的猎豹,目光四下逡巡,手不自觉按在腰间的兵刃上。
“按水程和岸标看,应是南阳地界无疑。”甘宁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他的视线如同梳子般梳理着河岸线的每一处细节,“都把皮绷紧点!此地非是荆州,但也非我等可以肆意妄为之所。是就此潜龙升渊,还是沦为丧家之犬,皆看眼下这番应对了。”
船上三百余名锦帆士卒依次登岸,人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底深处却燃烧着逃离樊笼后的亢奋以及对未知前途的丝丝茫然。无需过多命令,他们熟练地将船只拖入芦苇荡最深处,加以伪装,同时几组身手最为矫健的哨探已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散开,向内陆方向潜行侦查。
不过半个时辰,一名哨探疾奔而回,呼吸略显急促,脸上带着发现猎物的兴奋:“头儿!前方约五里,有炊烟!是个临水的小村落,村口…村口的望楼上,插着‘吕’字大旗!”
甘宁眼中精光一闪,疲惫之色一扫而空:“好!全体都有,随我前去!记住,收起你们在江上的那套做派,如今我们是投军,不是打劫!谁敢坏了规矩,休怪我军法无情!”
一行人收敛声息,穿过茂密的芦苇丛,眼前豁然开朗。一个规模不大的村落傍水而建,几十间茅屋错落,几缕青烟正从屋顶袅袅升起。村口那座简陋的木质望楼上,一面红色的“吕”字战旗在晨风中微微飘动,旗下两名穿着南阳郡兵号服的士卒正拄着长矛,显得有些懒散。
甘宁深吸一口气,用力抹了把脸,试图振作精神,又整理了一下因多日奔波而满是皱褶、沾染尘泥的衣甲,这才独自一人,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向村口走去。
“站住!什么人?再靠近放箭了!”望楼上的郡兵终于发现了这个气势逼人的不速之客,立刻紧张起来,长矛前指,厉声喝道。在这等偏僻之地,突然出现甘宁这样身形魁梧、眼神锐利、一身悍勇之气的人物,由不得他们不警惕。
甘宁在距离望楼十步之外稳稳站定,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刻意收敛了几分往日的桀骜:“在下巴郡甘宁,甘兴霸!久闻吕将军威震天下,求贤若渴,特率麾下弟兄,自江夏前来投效!劳烦二位军爷通禀上官!”
“甘宁?”两名郡兵交换了一个茫然的眼神,显然对这个名号毫无印象。其中一人皱着眉问道:“投军?可有官府路引?或是哪位将军、名士的荐书?”
甘宁神色坦然,朗声道:“我等慕名而来,并无文书荐书。”他侧身,指向身后芦苇荡的方向,“随我同来的,尚有三百余位善于水战的弟兄,此刻正在彼处等候。”
“三百多人?!”郡兵脸色骤变,警惕之色更浓,“你…你们就在此地等候,绝对不许乱动!我立刻去禀报屯长大人!”
消息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迅速荡开涟漪。驻扎在此地的一名军侯闻讯不敢怠慢,亲自带人赶来,仔细盘问了甘宁的来历、意图,又派得力手下前往芦苇荡仔细核实了人数,确认并非敌军诈营。军侯看着甘宁及其部下那即便刻意收敛也难以完全掩盖的彪悍气息,以及那些明显经过战火洗礼的艨艟快船,心知这绝非寻常流民或溃兵,极可能是真正的水战精锐。他不敢专断,当即修书一封,派出快马,以加急军情的方式,火速送往宛城。
……
宛城,郡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