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筹码交锋(2 / 2)
三人回到病房,关上门。杜清晏靠在床头,眉头紧锁:“他提到的纺织和航运……目标果然是遗稿。我们必须尽快行动了。”
沈知意忧心忡忡:“可是我们现在被困在这里,外面都是眼线,怎么找?”
徐砚深沉吟片刻,目光落在陈景明身上:“景明兄,你在上海经营多年,暗中的渠道……”
陈景明会意,点了点头:“我明白。我会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关系,暗中查探遗稿的下落,尤其是沈家和杜家相关产业可能隐藏的密室或秘密保管点。同时,我也会设法查清山口次郎到底掌握了什么。”
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依靠陈景明手中隐藏的力量,在暗中与敌人周旋。
“另外,”陈景明看向沈知意,“沈小姐,关于柳夫人的笔记,还有你感受到的……那种力量,或许我们也需要开始研究了。时间不等人。”
沈知意郑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这不再是学术探讨,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迫切需求。
接下来的几天,医院里的生活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汹涌。
杜清晏的伤势在精心照料下逐渐好转,已经可以下床缓慢走动。徐明远依旧昏迷,但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徐曼华醒来后,变得异常沉默,大部分时间只是望着窗外发呆,偶尔会向苏瑶询问父亲的状况,眼神中充满了愧疚和茫然。
沈知意则开始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仔细翻阅母亲柳玉茹留下的笔记和书籍。那些泛黄的纸页上,除了心理学分析,还有许多关于暗示、潜意识引导、甚至一些涉及古老催眠和心灵现象的记载,用语晦涩,夹杂着不少个人感悟和疑问。她努力回忆着母亲生前的言行,试图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
徐砚深一方面通过秘密渠道与仍在效忠于他的少数部下保持联系,关注着外界局势和军中的风向,另一方面,他与杜清晏、沈知意几乎形影不离,共同分析笔记,讨论对策。三人常常在杜清晏的病房里一待就是半天,低声交换着意见。
“母亲在这里提到,‘心之力,源于共鸣,亦可被共鸣干扰或扭曲’……”沈知意指着一行娟秀的字迹,“这似乎和陈景澜说的‘血脉共鸣’有某种关联。”
杜清晏沉思道:“关键在于‘干扰’和‘扭曲’。如果这种力量依赖于某种频率或者……连接,那么理论上应该存在阻断或者干扰它的方法。”
徐砚深看着他们专注讨论的侧脸,一个在学术上敏锐洞察,一个在情感上细腻感知,而他则提供着现实的保护和战略支撑。这种紧密的协作和依赖,让三人之间的关系在巨大的压力下愈发坚不可摧,一种超越友情与爱情、融为命运共同体的羁绊悄然加深。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陈景明带来了消息。他神色严肃,屏退左右后,才低声道:“有线索了,但情况复杂。”
“找到遗稿了?”徐砚深问。
“还没有确切位置。”陈景明摇头,“但我查到,当年徐明达先生去世前,除了留下文字手稿,似乎还将一些极其重要、无法形诸文字的东西,封存在一个特制的‘铜匣’里。这个铜匣,后来由沈敬亭先生代为保管。”
沈敬亭!沈知意的父亲!
众人都是一惊。
“父亲?”沈知意愕然,“他从未提起过……”
“沈先生为人谨慎,或许认为不知道才是最安全的。”陈景明继续道,“更重要的是,我查到山口次郎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他可能策反了徐伯父身边的一个人,一个非常亲近、知晓内情的人——徐伯父的副官,赵怀安。”
赵怀安!跟随徐明远十几年的老部下,心腹中的心腹!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如果赵怀安真的叛变,那么徐明远的许多秘密,包括新月会大长老的身份,恐怕真的已经泄露了!
“我们必须立刻找到那个铜匣!”徐砚深霍然起身,眼神锐利,“必须在山口次郎之前!”
然而,没等他们制定出具体计划,病房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陈景明的手下匆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陈景明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他看向徐砚深和沈知意,声音沉重:
“刚收到消息,沈公馆……昨夜失火,火势极大,几乎烧毁了整个书房和相邻的藏书楼。”
沈知意手中的笔记本“啪”地一声掉在地上。父亲的书房……那个可能藏着铜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