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研究规划(2 / 2)
她将文件袋放在我桌上,解释道:“交通局那边很配合,沈局长亲自交代规划科给的,是他们前期上报市里的三个比选方案草图,都复印来了。经信局宋局长不在,是分管规划的刘副局长接待的,给了工业园区最新的范围界定图,也是初步成果。”
“效率很高,辛苦了。”我赞许地点点头,这额外的收获算是意外之喜。
应该的,主任。没什么事我先出去了。”李晓燕微微一笑,没有多停留,识趣地退出了办公室。
门一关上,我立刻有些迫不及待地打开文件袋,将里面的图纸小心地在办公桌上铺开。一股油墨和旧纸张混合的气息散发出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张《沪安铁路(云州-贵安段)线路初步规划示意图》。蓝色的粗线代表主干线,蜿蜒穿过几个地市,而涉及河清县的支线部分,则用红色和黑色的细线标注了不同的比选方案。
沪安铁路,这个名字我早有耳闻,它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清县地处贵南省与瑞海省交界,线路从东而来,进入贵南省穿过河清县全境,再经云州市、山麓市,最终抵达贵南省会贵安市。
在最初的规划中,铁路在河清县境内计划设置两个站点:
一是河清站,位于现有县城边缘约三公里处,主要服务于县城及周边乡镇的客运和少量货运。
二是刘官站,设置在刘官镇镇区以北约两公里处。这个站点的设置,明显是为了配套规划中的工业园区,意图打造一个“站城一体、产站城融合”的枢纽节点。这条线路的走向,看得出来是充分兼顾了服务县城现状与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双重需求。
我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刘官镇及周边区域。然后,我摊开了另一张《河清县工业园区初步规划范围图》。工业园区的初步选址,果然就定在刘官镇!图纸上用粗红线勾勒出一片面积可观的区域,紧邻规划的刘官站,位于镇区东北方向。
我起身从书柜里拿出全县地图进行对照,眉头微微蹙起。刘官镇距离县城有18公里之遥,说实话,这个距离对于园区与县城的联动来说,并不算近。
但仔细研究河清的地形地貌就明白了。
河清县城坐落在一条狭窄的河谷盆地中,母亲河云河穿城而过,景色虽好,但可用于城市扩张的平坦土地早已捉襟见肘,四周都是连绵的丘陵山地。而刘官镇,距离县城约18公里,虽然也不算近,但却是县城周边难得的一块面积较大、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而且有省道穿过,交通基础尚可。
在这里布局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成本相对较低,未来发展空间更大,从规划和经济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最选择,除非再远一点的板桥镇,但是这里距离老县城更远。
我的手指在地图上刘官镇的位置点了点,脑海里浮现出之前跟随县长去刘官镇调研时的零星印象。那是一个人口约五万的大镇,传统农业镇,但区位不错,有一条省道穿过。
因为“工业园区”和“铁路设站”的规划风声已经传了好几年,虽然县里一直强调“尚未最终确定”,但民间早已暗流涌动。
据我所知,这几年,刘官镇集镇上的民房如同雨后春笋般,一栋接一栋地冒出来,很多都是简单的砖混结构,甚至有些明显是抢建的违规建筑。许多人的心思昭然若揭:就是等着将来工业园区扩张或者铁路建设征地拆迁时,能多算点面积,多捞取补偿款。指望着靠这种“种房子”的方式,在即将到来的大开发、大建设中分一杯羹,甚至是一夜暴富。
这种普遍的心态,既反映了老百姓对改善生活的迫切渴望,也透露出一种投机和浮躁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