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孩子们的“成绩单”(1 / 2)
周文瑾的那一通通电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家分散各地的子女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随即化为迅速而坚定的行动。生命的召唤,高于一切。
最先赶到的是林向洋一家。他们从上海出发,乘坐最早的一班飞机抵达江城。林向洋的脸上还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但眼神深处却有一种不同于金融危机刚爆发时的沉静力量。陈静默默地打理着一切,小林帆似乎也感知到气氛的凝重,安静地牵着妈妈的手。
紧接着,林雪和徐航也从北京赶了回来。林雪穿着一身素雅的衣服,脸上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专注与一丝难以掩饰的悲伤。徐航则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神情沉稳,他是这个家庭的女婿,却也早已被视为家中一份子。
最后风尘仆仆赶来的,是林卫东。他从西北基地辗转飞机、火车,一路疾行,身上仿佛还带着戈壁滩的风沙与寒意。他没有带任何行李,只背着一个简单的挎包,眼窝深陷,胡茬凌乱,但眼神依旧如磐石般坚定。他走进病房时,带着一股外面清冷的气息,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病床上那瘦削的身影上,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
原本安静的病房,因为子女们的归来,顿时显得有些拥挤,却也注入了一种温暖而悲伤的生气。周文瑾看着围在床前的孩子们,眼圈泛红,却努力保持着镇定,轻声对似乎陷入浅睡的林瀚章说:“瀚章,孩子们……孩子们都回来看你了。”
病床上的林瀚章,仿佛真的听到了呼唤。他的眼皮颤动了几下,缓缓地、极其困难地睁开了一条缝隙。浑浊的目光有些涣散,缓缓扫过床前那一张张熟悉而焦急的面孔。他的呼吸似乎稍微急促了一些,手指也微微动了动。
没有言语,但那种无声的情感流动,却比任何声音都更加沉重。
林卫东深吸一口气,率先走上前。他没有像往常那样询问病情,也没有说任何安慰的空话。他默默地取下一直背着的挎包,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深蓝色、覆盖着天鹅绒的方正盒子。那盒子看上去并不华丽,却自有一种沉甸甸的庄重感。
他走到床边,俯下身,尽量靠近父亲,让父亲能看清他手中的东西。他打开盒子,里面衬着明黄色的丝绸,一枚金光熠熠、造型庄严的奖章静静地躺在其中。奖章中央有国徽图案,周围环绕着麦穗和齿轮,下方刻着一行清晰的小字:国家科技进步奖。
“爸,”林卫东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更蕴含着压抑了太久的情感,“我们之前搞的那个大项目,前段时间,获奖了。这是……奖章。”
他将盒子又往前递了递,让那枚代表着共和国科技领域崇高荣誉的奖章,完全呈现在父亲眼前。
“这个奖,”林卫东的声音有些哽咽,但他强行控制着,“不只是颁给我们团队的。这里面,有您当年带着大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一砖一瓦打下的工业基础……更有您,手把手教给我的,那股子不服输、不信邪、做事情一定要精益求精、对国家一定要绝对负责的……坚持!”
他说到最后两个字,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他想起了石久宽师傅,更想起了父亲林瀚章那一代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靠着算盘、卡尺和一股子拼劲,为国家工业体系奠基的往事。他今天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突破,离不开父辈们传递下来的那种精神底蕴。
林瀚章浑浊的眼睛,在那枚金色的奖章上停留了许久。窗外微弱的光线落在奖章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晕,映在他已然失焦的瞳孔里。没有人知道他那被疾病困扰的大脑中是否能完全理解这枚奖章的全部意义,但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他那双几乎失去神采的眼睛里,似乎被这一点金光点燃,缓缓流淌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有惊讶,有恍然,最终,汇聚成一种深沉而明亮的欣慰。他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极其微弱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像一个难以完成的微笑。
周文瑾的泪水瞬间涌了出来,她连忙用手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
林卫东轻轻合上盒子,珍重地将它放在父亲的枕边,仿佛将这最高的荣誉与肯定,与父亲一同分享。